戴全作為楚王府最全能的匠人,自然是知道王府的各個產業之前受到了多少鋼鐵的掣肘。
不說其他的,單單南山建工修建大明宮的時候,屋頂的橫樑,如果有足夠的精鋼,就壓根不用使用巨木了。
“現在作坊裡頭的爐子,有幾個是能夠直接用來冶煉精鋼的呢?”
等了這麼久,總算是等到了技術的突破,李寬自然也想以最快的速度把精鋼的產量提上去。
不管是兵器還是各個作坊的裝置,亦或是各種農具,如果能夠使用精鋼製作,絕對還是比木頭或者鐵料要好很多。
而現在一塊好的精鋼,那可是比鐵料貴太多了,跟木料比起來就更是天價了。
“王爺,眼前的這隻爐子所在的工坊,是今天就可以繼續開始鍊鋼,其他還有兩座工坊的爐子,稍微改一改,過個幾天也可以用。但是還有幾座的話,估計就只能用來鍊鐵了。”
說起作坊裡的事情,戴全自然是頭頭是道。
對於鍊鋼來說,其實前一道工序就是鍊鐵,將鐵水進行氧化,去除多餘的碳,就能得到鋼水。
所以,為了研製鍊鋼的技術,楚王府的這個作坊裡,都是把一條生產線放在一個工坊裡,連續建設了幾座工坊。
而有的工坊,雖然看上去也有幾座爐子,但是因為設計的原因,哪怕是在爐子裡煉了幾次,出來的都不是大家想要的精鋼。
倒不如把這些工坊改造一下,全部用來冶煉鐵料得了。
反正王府下面那麼多作坊,精鋼雖然好,但是鐵料也不是完全沒有需求。
“好,那就開始鍊鋼吧。與此同時,在旁邊再興建一批工坊,盡最大的可能把精鋼的產量提上來。”
李寬沒有直接說要一次性多建設幾條鍊鋼爐子。
作坊裡的匠人需要一個學習培養的過程,要是自己直接說,先上十座爐子吧。
到時候難保不出現品質或者安全問題,這就不是自己想要看到的結果了。
如今精鋼緊缺,這幾年,各個作坊可是吃了長孫家的鍊鐵作坊不少的虧,也差不多到了收收利息的時候了。
要是關鍵時候搞出問題來,那還不如稍稍晚一點呢。
畢竟,鍊鋼涉及的東西還是挺多的,單單為了容納高溫的鐵水需要的爐子的材料,就花費了匠人們不少的心血。
再加上焦炭的煉製,也是一個創新,煉到什麼程度,才能最符合鍊鋼的需要,這也是一門學問。
不客氣的說,單單把楚王府鍊鐵作坊的東西拿出來,都可以在觀獅山書院支撐起一個學院的研究了。
“王爺您放心,這個月底,我們的作坊出產精鋼就能達到五千斤以上,等到下個月底,我有信心達到一萬斤一天。
戴全信心滿滿的說道。
這些年,他在組織改進鍊鋼工藝的同時,也有在考慮大規模量產的問題,如今只不過是把方案變成實物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