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叱不是第一次來西北了,這也必將不會是最後一次。
李叱很喜歡西北這邊的風土人情,相對於冀州來說,這邊更豐富。
在冀州見不到什麼外族之人,可在西北這邊,許多民族的文化融合起來,別有風情。
他跟餘九齡說這些話的時候,餘九齡眯著眼睛說對對對,別有風情!
李叱當時有一種把餘九齡閹了的衝動。
其實冀州這個地方,對於如今有爭霸之心的人來說,其實都不太感興趣。
尤其是南方的諸多豪強,比如李兄虎比如楊玄機。
江南的人都知道,相對來說,冀州這裡是極為雞肋的一塊地方。
南方如此富庶,魚米之鄉,誰佔的地方多,誰就能得到的更多。
大楚的帝都也在南方,北疆就顯得偏遠且寒苦。
冀州呢?
冀州西北的涼州城,往西要對抗西域諸國,往北要提防塞外流寇。
冀州正北,一邊是草原豪強,一邊是黑武帝國。
冀州東北,一邊是黑武,一邊是渤海。
若你擁兵二十萬,在江南之地,若要出兵爭雄,根基之地留兵五萬,最少可帶十五萬人出征。
可在冀州,你擁兵二十萬,想要南下爭雄,你可能連五萬人都帶不去。
所以想奪冀州的只有兩種人。
一種是兗州那邊的人,他們要想爭奪中原,冀州是必經之路,不打都不行。
一種是青州徐州那邊的大賊,他們往南打困難重重,打不過李兄虎也打不過武親王。
所以只能往北移動,或是覬覦豫州,或是目標冀州。
有這樣打算的人,說的淺白些,就是心無大志,能得一隅裂土而治,他們就很滿意。
比如若拿下冀州,隔著南平江,南邊的人不好打過來,北邊的人也不想打過去。
就在這冀州一地稱王稱帝。
李叱和唐匹敵曾經為了南下之事,而仔細算過。
在西北要最少留守兵力三萬以上,時刻準備著支援涼州澹臺將軍。
在冀州往北的定州,信州,幽州一線,最少要留兵五萬,這樣才能隨時支援北疆。
而在薊城和碣石州,也都要常駐軍隊,就各算一軍,又是小三萬人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