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山再往北的地方,也就是被中原楚人稱之為荒蠻塞北的地方,如今已經沒有中原人敢隨意到這裡來。
翻過燕山之後再穿過一片被黃沙吞噬的地帶,就能看到秦關古城。
這裡曾是楚軍駐守的最北的一處邊關,最強盛時候,也有駐軍數千,這裡也曾楚旗飄揚。
後來隨著國力越來越弱,已經無力支撐這座邊城,在被黑武人圍攻數天後,孤立無援的楚邊軍失去了希望也失去了明天,戰至最後的一個楚國戰士也倒了下去。
一座邊城,象徵著的是一個國家的尊嚴,是一個國家的門戶,意義非凡。
那些戰死在這的老兵,沒有辱沒楚國的尊嚴,是楚自己放棄了門戶。
楚雖然還宣稱塞北秦關是國土,可是早就已經被黑武人驅使過來的諸多小部族佔據。
黑武人攻破秦關,然後霸佔了不少小部族的土地和草場,逼著他們遷徙到這片荒蠻之地。
而這些被驅趕來的部族,就開始欺壓屠殺原本住在這的中原人,這裡就變得更為荒蠻。
秦關城牆上,李叱站在這,百感交集。
他們已經追了多日,最終卻不得不暫時放棄。
唐匹敵率軍攻打東陵山,只有幾千烏合之眾的東陵道自然守不住。
那個黑武人帶著劍門的人向北逃竄,本來唐匹敵是要親自率軍追擊,可是卻接到了燕先生派人送來的急報。
唐匹敵知道燕山營出了事之後,立刻和澹臺壓境率軍趕回。
在小清河邊,李叱和唐匹敵他們一戰殺了白山軍四萬多人,還殺了勞易。
按照李叱的想法,是要殺勞水澤為虞朝宗報仇,哪怕暫時不能在戰場上殺了勞水澤,也要用別的辦法殺了他。
可是派人南下打探訊息後得知,勞水澤已死,被羅境一槊戳了個透心涼,又被亂軍踩成了肉泥。
斥候還打探到,冀州大戰,又是武親王楊跡句的佈局,非但一舉滅了白山軍和兗州軍,還重創了羅耿的幽州軍。
聽聞訊息之後,李叱他們就只能放下南下的打算,因為還有更重要的事他們必須去做。
燕山營沒了,糧草被付之一炬,雖然沒有全部燒光,可是蒐集出來的也只不過夠隊伍月餘所用。
要想熬過這個青黃不接的時候,等到燕山下李叱他們種的糧食打下來,卻還要至少兩三個月的時間。
若是在豫州那邊,五月末小麥就已經成熟,可是北邊這氣候冷,要到七月小麥才能打下來。
這兩三個月,李叱必須想辦法養活隊伍,還有七八千人的隊伍在眼巴巴的看著他呢。
所以李叱做了一個決定,留下高希寧她們,還有葉先生和燕先生等人,留下六千隊伍,一邊看守山下的良田,一邊重修山寨。
一開始李叱擔心的是羅耿趕盡殺絕,雖然他擊敗了勞易的五萬白山軍,可羅耿不可能會給他喘息之機。
趁著現在燕山營如此狼狽,羅耿只要能抽出空來,立刻就會對李叱下手。
但是好在,冀州城一戰,羅耿再次被氣的吐血墜馬,連他手下號稱無敵的鐵甲重騎都損失大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