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軍的李叱得到前軍送回來的訊息,前軍斥候未歸,而此地距離燕山已不足三十里。
前軍領軍的是燕先生,李叱聽聞後就知道一定出了什麼事,以燕先生之謹慎,一定是察覺到了不對勁。
他趕到前軍,隊伍已經列陣戒備。
燕先生看到李叱趕來,臉色有些沉重,他伸手往前指了指:“按照你的要求,所有斥候十里一停,于軍前五十里探路,到這未見斥候蹤跡。”
李叱要求,軍前探路斥候,最少要領先大軍五十里,每隔十里,或留人或留標記。
等到大軍上來,斥候再增補上前,如此迴圈。
“你看那邊。”
燕先生指了指燕山方向。
李叱接過來千里眼看了看,看了片刻後,手就不由自主的抖了一下。
“還記得嗎,我們下山出征的時候,差不多走到此處,我還與你說過,回望山寨,可以看到山寨的瞭望塔。”
燕先生道:“現在看不到了。”
李叱嗯了一聲。
前面的密林之中,密密麻麻的都是白山賊計程車兵,他們埋伏於此,只等李叱的兵馬回來。
這裡雖然還沒有到山下,但地勢起伏,林子也很密,大路從這地勢起伏之中穿過,兩側都是高坡,若李叱的兵馬經過,白山軍就可居高臨下而擊之。
勞易站在高坡上一棵樹後,舉著千里眼看向李叱隊伍那邊,臉色已經有幾分興奮。
可是很快,他的興奮就被疑惑取而代之。
“怎麼停了?”
雖然他埋伏人殺了寧軍斥候,可是正常情況下,哪有斥候十里一停的要求,都是遇事回報。
別說是白山軍,就算是朝廷府兵也是如此,斥候探路遇事回報,不然的話就一直保持在軍前幾十裡距離。
勞易算計好了時間地形,這裡最適合伏擊,若無意外的話李叱的隊伍很快就會在此地被他合圍。
寧軍這邊,李叱連續深呼吸,然後對燕先生說道:“隊伍交給先生,帶兵後撤,往西三十里就是剛剛渡過的小清河,先生讓隊伍在過河後,在河西嚴陣以待,若有敵兵追上來,可借河道阻敵,半渡擊之。”
燕先生問道:“你要去哪兒?”
李叱道:“我去後山。”
說完上馬,朝著北側繞了出去,一百名親衛緊隨其後。
燕青之按照李叱安排,帶著隊伍後撤三十里,過小清河後,就在河岸一側列陣,同時派人務必星夜兼程趕去告知唐匹敵。
李叱帶著親兵隊繞過林子往後山方向去,繞山而行,走一天也到不了那地方,等李叱趕到的時候,已經第二天的天黑,足足走了兩天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