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等到三天,皇帝下旨的第二天,朝野的輿論風向就開始出現了微妙的變化,開始是一些中立派開始緘默,原本十分堅持要更換條文的大臣們也紛紛動搖。
甚至有些朝臣上本,直陳平倭一戰靡費巨大,軍費器用理當由倭國賠償,此乃正理!
只可惜碰了一鼻子灰,皇帝這次回覆的很快,和談並非兒戲,豈可一而再再而三更易之,況大明君子之國,豈可執著於阿堵之物。
皇帝的態度堅決,底下的朝臣卻急了起來,一時之間,各種奏本再度堆滿了內閣,都是請求皇帝更換和談條文的。
和前幾天態度截然不同的是,在這次的奏本當中,倭國變成了燒殺擄掠無惡不作者,而大明為平倭付出無數銀兩,自當由倭國賠銀。
奏章留中不發!
皇帝也不是好惹的,舉朝上下不是要彰顯自己作為文臣的尊嚴嗎?那就好好彰顯罷了,何必反覆?
事實證明,人到了無可奈何的地步,是沒有什麼事情做不出來的!
眾朝臣心裡都清楚,皇帝為什麼而生氣。
所以到最後,只得捏著鼻子再度上奏,言道太子殿下所擬和談條文乃為大明利益著想,倭國撮爾小邦,不講仁義,理當派遣備倭軍助其王化,勉勉強強算是給自己找了個理由,至於前幾天激烈反對的事情,則是一個字也不提。
這番變臉速度之快,著實是讓李廷機措手不及。
“殿下,這到底是怎麼回事?”
慈慶宮中,這位老大人誠懇的向自己的弟子提出了疑問。
李廷機知道,朝中的這番風雲絕對和朱常洛脫不了干係,可是讓他奇怪的是,這幾天朱常洛分明就在慈慶宮中查閱三大營歷年來的資料,並沒有任何動作。
真的就是切切實實的和他所說的那樣,在乾等著!
可朝堂之上,卻發生瞭如此翻天覆地的變化,怎能讓他不嘖嘖稱奇!
“呵呵,這些日子就沒有人來找過先生嗎?”
朱常洛從案牘當中抬起頭來,微微一笑,玩味的開口問道。
“找老夫?”
李廷機皺起眉頭,仔細的想了想。
這些日子以來朱常洛穩坐釣魚臺,可他卻是著急的很,密切關注著朝堂上的局勢發展,哪有什麼心思見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