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朱常洛獲悉軍報,緊急商議對策的同時,大明邊境,大同軍鎮。
從大明立國之初起,大同就是極為重要的一個軍鎮,駐兵多的時候,達到將近十三萬之眾,即便是如今大明兵力衰減,大同鎮也始終駐守著超過五萬人的軍隊。
但是這座平靜已久的邊鎮,此刻卻是充滿了濃濃的血腥味,古老的長城之上,無數筋疲力竭的軍士和四處散落的血跡昭示瞭如今的情狀!
這裡剛剛發生了一場大戰!
“我軍傷亡如何?”
新任的大同總兵達雲站在城牆上,望著遠處密密麻麻的蒙古大帳,嘆了口氣,轉頭對著身後的副總兵王國棟問道。
“總兵大人,距離韃靼第一次大舉進攻,如今已經是第四波了,所幸京師反應及時,派將軍前來主持大局,迄今為止,我軍雖傷亡超過五百餘人,但總算是守住了!”
王國棟是一個五十多歲的漢子,此刻亦是滿臉血汙,疲累不堪。
如今距離韃靼突襲大同,已經有一天一夜了,韃靼突然襲擊大同,總兵姜繼祚戰死,他便接過了戰場的指揮權,直到現在都沒有休息過……
“好,你且去歇息吧,此處有本將守著!”
達雲望著王國棟疲累的模樣,揮了揮手,開口道。
不過轉過身,達雲的臉色卻是越發的凝重了起來。
第四次了!
這已經是韃靼發起的第四次進攻了,短短的一天時間,對方發起了這麼多次進攻,這簡直是太不符合常理了。
要知道,凡是為將之人都清楚,急功近利乃是取死之道。
打仗很多時候打的是心理,哪一方先穩不住,哪一方就失了先機。
而一旦失了分寸,就很容易被敵方抓住弱點,進而被剋制落敗。
達雲也是邊將出身,曾經鎮守大同,甘肅等重鎮,和韃靼打過不少交道,所以他更清楚韃靼的作戰方式。
簡單來說,韃靼善於遊擊,而不善大規模的戰爭,騎兵的高機動性讓韃靼能夠迅速的撤退和前進,所以一直以來,各個重鎮重點防範的都是小股的韃靼部隊。
而相對的是,韃靼在大規模作戰和攻城戰上就顯得比較弱,騎兵雖然在平原上佔據極大的優勢。
但是這種優勢畢竟是有限的,騎兵部隊一旦人數多了起來,它的機動性就會受到限制,作戰能力反而不如大股的步兵。
尤其是大明的步兵善用戰陣,相對而言,韃靼的文明相對落後,在這方面就遠遠不如。
所以韃靼和大明這些年來雖然摩擦不斷,但是鮮有大規模的戰爭,更鮮有這樣大規模的衝突。
所以達雲在接到軍報的時候,才會感到無比的奇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