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臣原本還打算著,讓老首輔勸服皇帝,卻沒想到不過片刻,老首輔反倒被皇帝給勸服了,再加上某無節操的李姓閣老和兵部尚書石星的支援,一眾大臣雖然無奈,但是事情也只得如此定下來。
不過既然定下了出兵之計,那麼擺在首要之地的便是遣派何人為將!
大明雖然上承宋制,文尊武卑,但是有一點比宋要好的是,大明雖然文尊武卑,卻並非以文馭武,和打仗有關的事兒,文臣們是不怎麼插手的,很少出現文臣掛帥,內行指導外行的狀況。
所以確定何人為將,就顯得尤為重要!
所謂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在這個通訊交通不夠便利的時代,戰場上的勝敗,往往依靠的就是將領對局勢的把控力和判斷力。
一個優秀的將領,有著領導一場戰爭走向勝利的力量,遣派何人為將,在很大程度上就決定了這場戰役的勝負。
眼見得出兵之議定下,朱常洛便開口問道。
“此戰務必要克敵制勝,率軍將領人選極為重要,該遣派何人為將,不知諸位先生可有人選?”
“陛下,老臣舉薦後軍都督府右都督麻貴將軍!麻將軍戰功赫赫,早年曾任大同副總兵,和土爾默部對抗多年,熟知邊境軍情,以麻貴將軍為將率軍出征,定可馬到功成!”
朱常洛的話音剛落,一旁的兵部尚書石星就開口說道。
“其他愛卿可有意見?”
朱常洛點了點頭,道。
說起來,其實這將領之事也沒什麼可爭論的地方,如今的大明,依舊有不少猛將,但是要論起能夠掛帥出征的人,其實也就那麼幾個,排在首位的就是中軍都督府左都督李如松和後軍都督府右都督麻貴,二人並稱為東李西麻,乃是朝廷的兩位心腹大將。
曾經參與過寧夏之亂和朝鮮之役,並且在這兩次大的戰爭當中立下了赫赫功勳,其他小的戰役更是不計其數。
可以說,如今若論軍中的資歷和戰功的數量,大明朝沒有人能夠超過這兩位的,唯一能夠和他二人比肩的,就是都督同知劉綎,不過劉綎此人,雖則勇猛,但是挾功自傲,其性驕恣,並非一時良將,所以朱常洛也並沒有打算將這個重任交給他。
所以人選就只能在麻貴和李如松當中選了,說句實話,朱常洛心中其實是屬意李如松的,因為他最初出宮的時候,跟李如松打的交道相對多些,後來的遼東之戰,也是由李如松來主導的。
對於李如松的能力,朱常洛還是比較相信的,相對而言,麻貴對於朱常洛來說,就陌生的多,雖然同樣在遼東之戰當中立下了戰功,但是朱常洛卻並沒有真正和他打過交道,所以心中還是有些擔心的……
很顯然,抱著這樣想法的人不止朱常洛一個,石星話音落下,崇信伯費甲金就上前一步道。
“陛下,老臣舉薦中軍都督府右都督李如松將軍!李將軍驍勇善戰,戰功累累,一門忠勇,曾大破倭國,若以李將軍率軍出征,定可揚我大明軍威!”
應當說,單看目前的地位和功績的話,李如松比麻貴是要勝上一籌的,遼東之戰,李如松主持全域性,但是麻貴卻只能率領左翼配合,便可以看得出二者的地位。
而對於武將來說,軍功就如同文官的聲望一般,是硬通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