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所有人的印象當中,孫丕揚都是一副老好人的形象,見人都是笑眯眯的,身為吏部尚書,卻從沒有以往那些天官尚書的威嚴氣息,平素在朝政當中更是低調的很。
甚至在一些棘手的官員任命上面,他也很少固執己見,大多數時候會賣朝中大佬的面子,一副與人為善的樣子。
卻讓人忘了,無論他外表再和善,這位也是正經八百的吏部尚書,外朝百官之首!
一番話說的不緊不慢,甚至臉上還帶著慣常的笑意,但是這幾句話卻是忍不住叫一干大佬們不寒而慄。
什麼叫殺人不見血,什麼叫誅心之言,聽聽這番話就知道!
當初太祖皇帝廢中書,罷宰相,曾經有一句祖訓流傳下來。
以後嗣君,其毋得議置丞相,臣下有奏請設立者,論……以極刑!
雖然沒有人覺得,憑這麼一句話,皇帝會真的將朝臣論以極刑,但是先太祖皇帝的鐵律擺在面前,無人敢去觸動。
孫丕揚說王錫爵有意再為宰輔,這話可謂是徹底撕破了臉皮!
當然,既然是內閣首先出手,那麼肯定也做好了和吏部撕破臉皮的準備,但是事實上,此時此刻,一干大佬,不僅僅是內閣的閣臣,還有六部七卿,心中都是詫異和意外居多。
詫異的是,以孫丕揚的性格,竟然會這麼明刀明槍的反駁王錫爵,而且說得這麼不客氣,這可不像他的性格啊……
至於意外,則是因為,在今天之前,幾乎在場的諸位大佬都明裡暗裡的和王錫爵有所接觸,內閣閣臣自不必說,早就結成了攻守同盟。
其他的幾個部院大佬,也都或多或少的接觸到了來自內閣的善意,老大人甚至透出了意思,如果在此次吏治整肅當中,這些大佬們不從中作梗的話,回適當的分潤一部分好處出來。
能混到大佬級別的都是人精,自然聽得出來,元輔老大人透出這種意思,已經代表他心中有不低的勝算,甚至不大在乎他們的立場。
不然的話,就算不親自前來,也至少會給出更加具體誘人的條件,而這份自信,毫無疑問是落在吏部的身上的。
大佬們不難想到,先前的大朝會之上,天子指使人出面彈劾孫丕揚,這樁案子到現在都未曾開審,孫尚書為求自保,定會做出讓步,只是要看讓步到何種地步罷了。
如果單看元輔老大人自信的模樣的話,只怕孫尚書那麵糰性子,怕是要讓步到毫無底線了。
但是偏偏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之下,似乎永遠在與人為善的孫尚書,這次就意外的給了所有人一個大大的驚喜!
難不成,這吏治整肅尚未開始,吏部和內閣就要先鬥上一場嗎?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