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興縣的問題,遠比朱常洛想象的要嚴重。
大黃村的現象不是個例,而是整個泰興縣的縮影,當堂摘掉了婁敬曄的烏紗帽,安撫完大黃村的村民之後,朱常洛便立刻調來了泰興縣三年以來的黃冊和徭役記錄。
一查之下,才發現泰興縣的問題壓根不在於婁敬曄這個知縣壓榨百姓,不顧農時,其中存在著更加嚴重的問題!
偽造黃冊!
按照大黃村的那位老人家所說,大黃村合共三百二十七戶人家,其中有四十九戶是雙女戶,九十一戶是獨丁戶,按照朝廷制度,這一百五十戶人家是免除徭役的。
而除去這一百五十戶,還有九十戶人家曾經先後有人為國捐軀,戰死沙場,這些人家也是免除徭役的。
也就是說,整個大黃村當中,符合徵調徭役標準的人家,不足八十戶,若是在加上現在還在服役的九十二員兵丁,大黃村所出的徭役數量,本就已經超過了朝廷的規定。
何況朝廷規制,不僅僅是農忙不徵徭役,而且徭役雖然年年都徵,但是卻是輪換制度,具體落到每一個村子裡,是三年一徵,與民休息。
可事實卻是,大黃村不僅擔負了遠遠超出自己應該擔負的徭役數量,而且每年都要出徭役。
這種行為,已經不僅僅是壓榨百姓了,簡直是將百姓當做砧板上的魚肉,任人宰割!
至於婁敬曄為什麼要這麼做……
原因就落在朱常洛面前的這本黃冊和徭役記錄上。
按照老人家所說,大黃村前年有六十一個人服了四個月徭役,去年有七十三人服了五個月徭役,而按照朝廷的規定,百姓服雜役者,通常為短役,時間一般不會超過兩個月。
大黃村的人服役這麼久,實際上,是替了別人的徭役!
這份徭役記錄上明明白白的寫著,萬曆二十七年,劉家村劉善財捐錢十兩,免一月徭役,大黃村王狗兒代之。
應當說,這份記錄沒有問題,朝廷的確有制度,百姓徭役可以用錢讓人代服。
但是問題就在於,大黃村的村民並不知道,自己是代替別人服了徭役,而且這位劉家村的劉善財的確交了銀兩,但是這銀兩卻落到了衙門的口袋裡。
而大黃村的村民,則白白替劉善財服了一個月的徭役!
大黃村徭役數量如此之多,有相當一部分都是這個原因,有商賈之徒不願服徭役,便出銀兩僱人替服徭役,但是這銀兩卻通常落到了衙門手中。
而衙門為了補足徭役數量,自然會強行攤派本不屬於村民的徭役。
若說這還僅僅是貪汙銀兩,壓榨百姓的話,那麼另一個原因,可就更加嚴重了。
和後世不同的是,中國的歷朝歷代,包括大明都鼓勵生育,只有百姓生出更多的孩子,統治者才會有更多的壯丁,來耕田種地,出軍打仗。
甚至於各地人口的增長,也是官員考評的重中之重!
讓朱常洛都沒有想到的是,這婁敬曄竟然敢偽造黃冊,他面前的黃冊當中,大黃村有記錄在冊的村民,達到了五百七十二戶,呈現逐年增長的趨勢。
但是實際上,隨著連年的徭役,大黃村這三年以來的人口數量都在不斷下降。
名簿上平白多出了兩百多戶人家,可不僅僅是在黃冊上添上一筆這麼簡單。
朝廷按照黃冊徵發徭役,徵收稅銀,黃冊上既然有這麼多人,婁敬曄就必須交出這麼多徭役人數,這才是大黃村必須連年服役的根本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