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雖然要對付劉守友的實際上是朱常洛,但是他自己卻不能明目張膽的出手,無他,不論如何,他都是藩王之身,貿然上本彈劾知府的話,很容易就會被當做排除異己,擴張權勢,進而被某些有心人拿來當說辭。. .
當然,這對朱常洛來說不算什麼,他皇長子的身份只要不動搖,這種事情是扳不倒他的,更何況他現在連啟蒙老師都沒有,一切責任都可以推脫成年幼無知!
但是如此一來,卻會讓原本簡單的事情變得複雜起來,要知道在朝廷當中,大多數時候並不是你犯了什麼罪,就會受到什麼樣的責罰。
而是涉及到許多複雜的因素……
就像後世也有許多的貪官汙吏,並不是查不出他們的罪狀,而是他們所處的位置,自身的人脈,還有拿下他們的後果,種種因素制約,導致到最後這些罪證實際上只有他們在招惹到某些真正的大佬的時候才會有用。
當中最重要的因素自然是地區的穩定和安寧,這是朝廷上考慮的第一方面的因素,也是朱常洛最開始就考慮到的問題,不過有徽商在,這倒是不足為慮。
真正關鍵的還在朝廷上,若是由朱常洛來動這個手的話,朝廷自然而然的會將劉守友劃歸到朱常洛敵人的行列,這本來沒什麼,但是問題就在於他有個處處想跟他添堵的皇帝老爹。
要是朱翊鈞覺得,劉守友能夠制衡朱常洛,那麼就算他下再大的工夫也是白搭,畢竟現在朱常洛在朝廷上其實並沒有什麼勢力,朝臣們要立他為太子存粹是因為禮法的原因。
他可沒狂妄自大到,覺得朝臣都會無條件的跟隨他的腳步……
所以他自己肯定是不能動手的,頂多敲敲邊鼓,衝鋒陷陣這種事兒還是要另覓他人,不過這人選卻是好找的很。
能夠和皇帝硬剛的人是誰?
或許在別的朝代不好找,但是在大明朝,文官集團可不是吃素的。
雖然劉守友勉勉強強也算是文官集團的一份子,但是他出身濁流,在士林當中的名聲也是差得很,所以說要對付他,還是要請文官出馬!
不過到底讓誰來當這柄尖刀呢?朱常洛有些拿捏不定!
講道理來說,這件事情和合適人選有兩個,府同知沈宏,府推官劉夢周。
選擇他們兩個的原因很簡單,平安府的情況特殊,朝廷以前不是沒有派遣過官員空降知府,但是大多數都鎮不住本地的商賈勢力,所以這些年平安府的知府都是從知縣和知府佐2官當中提拔而出。
劉守友走的就是這條路子,之前他不過平安府轄下的繁昌縣知縣,後來才擢升為知府。
所以就目前的情況來守友一旦倒臺,繼任的知府人選,基本上就是從他二人當中挑選,甚至有可能,誰來向朝廷上書,誰就會能得到知府的位置。
畢竟有功要賞嘛,不然的話會寒了人心……
不過這二人卻是讓朱常洛有些拿捏不定,倒不是害怕說不動這二人,要知道,在官場之上,節操什麼的,一向是浮雲而已,就算是那劉守友狗腿子的沈宏,只要朱常洛能夠保證扳倒劉守友,他一定會第一個上去衝鋒陷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