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傳天地初開不久,有聖人為教化眾人四季交替,春種夏長,秋收冬藏,在南贍部洲種下了四季之屬。
東海之濱有一株迎春花,花不開,春不至。
南方佛國有一朵映日蓮,蓮不青,夏不仲。
西北崑崙有一棵扶桑樹,葉不落,秋不去。
北國皇宮有一棵雪地松,松不挺,冬不隆。
南瞻部洲,大嵩王朝、大金王朝、大夏王朝三足鼎立。
靖康之年,天氣極怪,東海迎春花始終未曾開放,佛國映日蓮不再青翠欲滴,崑崙扶桑樹始終未曾落葉,北宮雪地松不再挺如青玉。
青州之地,沃野千里,鄰近東海,有一嶗山,東高而懸崖傍海,西緩而丘陵起伏,方圓數百里,高聳幾百丈,自古被稱為海上名山第一。
嶗山,以嶗頂為中心,向四方延伸。嶗頂,高數千丈,怪石嶙峋,有寒松崖柏立於崔嵬絕壁,有奇花異草四季清幽芬芳。
登臨嶗頂,凌空俯視,下有形巨峰、三標山、石門山和午山四條支脈,似四條巨龍出海,龍頭各朝一方顯現崢嶸氣象,龍尾盤踞嶗頂如眾星捧月。
端的是仙家福地之處,天上人間之所。
曾有一大儒登臨嶗山之後,留下了“陡壁東溟上,登臨意豁然。鯨魚吹海浪,鷗鳥破螟煙”的傳唱佳句。
嶗山,乃是道家天下第二叢林。道家各門在嶗山各創宗派,爭建道觀,有“九宮八觀七十二庵”之繁榮,其中最為知名之地是太清宮,乃齊魯大地道家祖庭。
太清宮北,嶗頂之下,有一小道觀,名曰神霄觀。道觀前有一處水塘,名喚青蓮湖,湖水不深,但很清澈,此時正是春末料峭寒之時,可奇怪是湖裡開滿了蓮花。
碧空如洗,這蓮花亭亭玉立,爭相綻放,湖面像是鋪上了一片片紅霞;荷葉之上,想來是昨夜的雨水殘留,一顆顆大大小小的水珠,像晶瑩的珍珠,安靜地放置於荷葉之上。一陣陣清風拂來,這些水珠隨荷葉微微搖動,最終落入荷塘,猶如大珠小珠落玉盤,煞是好看。
神霄觀是一個小道觀,不過十丈見方,內僅有一真武殿,旁有兩間茅屋。石鋪小徑已然雜草重生,門口牆皮已經掉落斑斑,上書寫一副對聯。
上聯是中土有聖人,是祖,是師,咄咄西來東土。
下聯是名山藏帝子,亦仙,亦佛,元元北鎮南來。
這神霄觀內,左手邊的小茅屋內,呼嚕聲聲。此時日上杆頭,正值晌午,屋裡之人未起勞作,想來是道觀香火凋零,無人前來拜祭,所以百無聊賴是以睡覺,又或是此人懶惰,終日只知飽食終日無所用心。
說來也怪,這日復一日,花開葉長,蟲噪鶯飛,轉眼數月過去了,這茅屋內仍然是呼嚕聲聲,有時細若蚊蠅,有時響若雷霆,有時如清風拂楊柳,聲聲入耳;有時如鐵騎赴沙場,錚錚入心。
九月九,重陽節。
天上忽有一斗大的流星,光芒四射,拖出一條長長的尾巴,從天空墜落齊魯大地。然後,天下竟出了奇異現象,天空出現了三個太陽。
這時,屋裡之人突然醒來,定睛一瞧,原來是一個邋遢的老道人,頭頂歪戴著蓮花冠,身上穿著皂角衣,五道衣服扣僅扣了三道。
道人一邊揉了揉睡眼腥腥的眼睛,一邊推開顫顫巍巍的屋門,然後一屁股坐在茅屋的門檻上,抬眼看了看天空的三個太陽,低頭獨自喃喃道“天下大勢,久分則合,久合則分,天理昭昭,迴圈不止啊”。
然後,他又抬眼看了看三個太陽,只見三個太陽極其怪異,正南方一個,或明或暗,一直閃爍;正北方一個,光芒耀眼,但彷佛難以持久;西北方一個,微光晦澀,感覺可有可無。
道人皺了皺眉頭,此為三陽逐一日的盈虧之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