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瑛被捉拿下獄,雖然還沒被廢黜,但眼見太子的位置保不住了。
太子黨羽眾多,李瑛看起來沒有任何勢力,但因是儲君,詹事府一幫官員,還有朝中很多大臣都跟他有瓜葛,再加上妻族那邊的親戚……
總之當夜各家族戰戰兢兢,生怕“太子謀反”這件事牽扯到自己頭上。
翌日清晨,皇宮舉行大朝議,商議太子存廢問題。
楊雲作為侍御史,本來有入宮參加朝議的資格,但他少有去衙門點卯,事起倉促御史臺那邊也沒派人來通知,楊雲便安然在家靜觀其變。
結果上午朝議尚未結束,就有諭旨傳出來,太子李瑛、光王李琚和鄂王李瑤被貶為庶人,駙馬薛鏽賜死。
一同被懲罰的黨羽眾多,合起來有上百人。
這已算李隆基“法外開恩”,太子沒被處死,跟太子有染的官員大部分沒被懲處,朝廷根基沒有破壞。
午時一刻,朝會散去,張九齡從宮裡出來,馬上派人傳楊雲到張府相見。
楊雲到了張九齡府上,由知客引領入內,尚未到張九齡書房,就聽裡面張九齡怒氣衝衝跟張拯、張瑜等人抱怨,指責皇帝捕風捉影沒有實據便廢掉忠貞太子。
張九齡對太子的品行很瞭解,以他所知,就算太子平時做事有不合適的地方,但斷然不到謀反的地步,顯然是被人構陷。
歷史上張九齡對太子的迴護很多,武惠妃為了剷除李瑛,先想辦法將張九齡逐出朝廷,然後才得手。
而眼下卻是張九齡仍舊在朝,且為宰相的情況下硬生生將太子扳倒,可說非常之驚險,畢竟從皇帝到一眾大臣,對太子尚抱有希望,朝中清流也覺得廢太子會帶來朝廷動盪。
自古以來,不管哪個王朝在太子沒有犯大錯的情況下,廢太子都會遭致朝廷動盪,這也是朝中大臣為何要力保李瑛的根本原因。
等楊雲到來,行禮後,書房內一片安靜,張九齡似乎已知曉事情跟楊雲有關係,目光如炬地盯著楊雲不放。
“父親,這不楊公子已到,有事您就直說吧。”張拯怕張九齡不好開口,出言提醒。
張九齡先前雷霆震怒,眼下卻像平息了一些怒火,問道:“我來問你,太子被廢這件事,你充當瞭如何角色?”
楊雲輕鬆自然,他從來沒想過會加入張九齡的黨派,聞言笑了笑道:“張令公不該如此問,晚輩其實就是將所知所見,如實稟告陛下,這在昨夜已被驗證過,張令公難道要保朝中奸邪?”
“你!”
張拯對楊雲的話很無語。
馬上就要跟張家聯姻,你居然還這麼頂撞你妻子的祖父?
張九齡道:“看來你是拿出太子謀逆的確鑿證據了?”
楊雲點了點頭,道:“在下不過是將看到的,如實在陛下面前呈現,若張令公覺得在下這麼做不妥的話,那在下也無能為力。”
既然張九齡有想撕破臉的意思,楊雲覺得沒必要低聲下氣。
你是張九齡就牛逼?
我還是楊國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