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隆基出關幾天,好似又對道家思想有所領悟。
緊接著又宣佈閉關。
而且是直接公之於眾,表示閉關半個月不出來。
不過這次李隆基暗地裡做的準備就多了,為了防止自己一個人百無聊賴,李隆基跟以往向道時那般,找了一些貌美如花的道女跟他一起閉關。
本來武惠妃也要身著道袍陪他一起,但這次武惠妃以身體抱恙為由,回絕了李隆基的提請。
李隆基正好樂得武惠妃不在旁打擾他跟別的女人成就好事,便欣然應允。
至於武惠妃為何不一起閉關,顯然是要將廢黜太子的計劃具體付諸實施,當然準備還是稍顯倉促。
楊雲並不覺得這麼快就付諸實施是好事,但可能是怕遲則生變,在高力士和李林甫全力配合下,武惠妃早就迫不及待,這一天對她來說等得實在太久了。
皇帝閉關前,沒召開朝會,此時李隆基對於朝政已漠不關心,只在意自己是否能得道成仙。
只要當了神仙,就能長生不老,擁有一身法術,誰要謀朝篡位直接弄死,還能到仙界去享樂……
相比之下,當人世間當皇帝實在太苦逼了,對他來說完全沒吸引力。
這天張九齡把楊雲叫去,說的並不是有關北疆事務,因為安祿山等罪臣押送到洛陽還需時日,誅除安祿山尚未進入到付諸實施階段。
近來張九齡隱約感覺朝中風向不對,以他對政治的敏銳嗅覺,預感有大事發生,但因為他從各個渠道都打探不到風聲,乾脆把楊雲叫來,看看楊雲是否有這方面訊息反饋。
“晚輩不明白張令公之意。”
楊雲按照之前對武惠妃和李林甫的承諾,沒有把廢太子一事說出來。
一旦讓張九齡知道,張九齡肯定會阻止這件事發生,其實要阻止很簡單,只要暗中告訴太子這是個圈套,太子自然就不會上當。
別人說的話或許不好使,但當朝宰相派人去提醒,李瑛還不防備,那就真的該死了。
張九齡這次跟楊雲單獨見面,連兒子張拯都不在場,更別說是第三輩中的張國器和張瑜等人了。
張九齡面色深沉,蹙眉道:“陛下接連閉關,說是要修道,你乃道家中人,眼下的事你會完全不知?或是陛下暗中有所籌謀?”
李隆基一次次閉關,讓張九齡覺得,皇帝暗中在籌劃一件大事。
很可能是想要改革朝政,也有可能是要廢棄儲君,皇帝對太子的不滿其實早已流於表面,但太子沒犯下致命的錯誤,所以到現在為止,也沒人正式上疏向皇帝提請廢黜儲君之事,皇帝更不可能主動提出來。
但張九齡還是感覺到,可能皇帝閉關,跟太子間有莫大關係。
“張令公,不是晚輩非要反駁您,可是您不妨設身處地地想一下,陛下要閉關,怎麼可能會跑來詢問晚輩的意見?宮裡跟陛下走得最近的修道者,並非是晚輩,即便陛下真有謀算,也不會跟晚輩提及吧?”
楊雲的話很真誠,聽起來理據十足,其實就是敷衍推諉。
張九齡細細思索,覺得見楊雲沒有騙他的意思,也就點頭表示讚許,沒有繼續追問下去。
二人又談了有關婚事落實之事,楊雲表明婚禮將在府中進行,以及把婚禮流程大概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