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並不覺得,武惠妃真的會跟張九齡、楊雲走到一起,除非有他不知道的隱情。
……
……
張九齡的確沒入宮找皇帝回絕此事,因為他對情況完全不瞭解。
雖說他在公衙,已有人將此傳聞相告,可他怎麼都不會相信皇帝會隨便給大臣家的兒女賜婚,本身跟皇室無多大關係,又不是皇帝自己要納妃,或是談兒女親家,這種事皇帝也要伸手,未免管得太寬了吧?
可當他回到府上,連管家都跟他訴說,還把咸宜公主前去面聖,以及之後李林甫、高力士等人的反應一說,張九齡才終於確定此事為真。
“父親,您可算回來了,如今朝中都在傳,說是陛下賜婚瑜兒,讓她跟楊道長成就姻緣……父親剛從朝裡回來,可知具體情形?”
張拯作為事件當事方,涉及到嫁女兒,偏偏這件事不由他來做主,見到張九齡時神色非常緊張。
作為父親,他打從心眼兒裡不接受這樁婚事。
畢竟張家跟外戚楊家沒有任何交集,張家如今貴為宰相之家,根本不必以聯姻的方式籠絡楊雲這樣的朝中新貴。
更為重要的是,張家人有一種身為朝廷清流中流砥柱的孤傲,不屑於跟外戚走得太近。
張九齡神色冷漠,道:“我也是剛才聽說,事情是否作準,另當別論。”
張拯急了:“那父親應該立即入宮去面聖,好好跟陛下商量一下,若明日真有詔諭下來,事情不就無法挽回了麼?聽說李哥奴已入宮,請求陛下收回成命,怎麼反倒是他對聯姻之事如此在意……”
這邊張拯急得呼吸急促,臉紅脖子粗,張九齡看在眼裡,心中暗自嘆息,自己這兒子也太沉不住氣了,還是太嫩了點啊。
“此事得從長計議,進去說話吧……”
張九齡並無前去面聖的意思,徑直往書房去了,張拯只能跟在後面。
到了書房門口,只見張國器和張瑜站在那兒。
兩個小輩見到祖父回來,臉上都帶著疑問,希望張九齡能給出答案,可現在張家上下包括張九齡在內,對賜婚的細節都不知情。
進入書房,張國器和張瑜畢恭畢敬行禮。
張九齡擺擺手道:“今天情況特殊,多餘的禮數就不必了,我也是聽人說及陛下要賜婚,以為是一些人在朝中胡亂放風,純屬無稽之談。”
張瑜沒有發表任何看法,旁邊張國器急了:“祖父,陛下怎能不問我張家意見,隨便賜婚?這不是故意讓我張家難堪?”
張拯道:“不如聽聽瑜兒的意思……瑜兒,你之前可知悉相關情況?以現在看來,是咸宜公主全力促成此事,你跟咸宜公主私交甚篤,她怎會如此胡作非為?”
之前張拯沒仔細思索,現在突然想起,並不一定就是政敵在搞鬼,也有可能是咸宜公主跟張瑜之間私下有協議,比如說張瑜跟楊雲見過幾面後產生兒女私情,為了避免被張家人反對,乾脆出動公主去勸說皇帝賜婚,讓生米煮成熟飯。
張瑜當然聽出父親對自己的懷疑,態度堅決道:“女兒從來未跟公主談論過婚嫁之事……不過公主對此事倒是挺熱衷,曾私下提及過,但不知公主為何如此關心。”
張拯皺眉道:“頭幾年,你跟公主時有見面,堪稱閨中密友……莫不是公主感覺到你心意,便想成全?”
這下張瑜更急了,這種事根本無法解釋,一時間泫然欲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