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未至,先到場的是王親貴胄,來人不多,太子李瑛在列,李瑁、李琚等人也在其中,除此之外,楊雲就不知誰是誰了,但那些小年輕估計基本都是李隆基的兒子。
第二批來人中,楊雲見到咸宜公主的身影。
沒過多久,太監將本波泰寶從宮門處帶了進來,不見環侍周圍的吐蕃士兵蹤跡,但隨同本波泰寶進來的有回紇、突厥等番邦使節,這是楊雲沒預料到的情況。
楊雲心道:“皇帝難道不怕這次鬥法出意外?讓吐蕃人來挑戰九天玄女也就罷了,現在連突厥和回紇使節也請來,是為何意?”
除了吐蕃人那邊只有本波泰寶外,回紇跟突厥使團各有五六人,跟吐蕃人一樣,這兩方都派了所謂的“國師”前來,大概跟大唐的天師一樣,會不會法術另說,至少能跟青鶴比一比,會一點障眼法不在話下。
本波泰寶作為當日挑戰者,無疑是眾矢之的,他到來後直接走到場地中央的綵綢前,並未邁過綵綢,似在等候皇帝跟九天玄女出場。
“回紇、突厥人到來,意味著今日之事必然要傳揚域外。”
張高側過頭,對楊雲說了一句。
此時二人尚不能抵近場地中央,楊雲四處看了一眼,在場只見到地珉和長春真人,未見羅公遠和三藏金剛,料想二人可能會跟李隆基同至。
等了很久,依然不見皇帝現身。
場地內開始焦躁起來,在場人心情不一,各有盤算。
大概巳時中,鑾駕才出現在貞觀殿一側。
皇帝乘攆到來,隨同皇帝前來的有數十宮女、太監和上百千牛衛將士,三藏金剛和羅公遠分列鑾駕左右,武惠妃的鳳鑾緊隨其後。
這次李隆基出場帶來的人很多,因是在自家內院舉行鬥法,李隆基非常慎重,把場面做得很浩大。
因場內有外邦使節,作為大唐皇帝,他很講究臉面。
到此時,仍舊不見官員一行,除了李林甫和高力士陪同皇帝前來,沒有其他大臣同行,連宰相張九齡也未得邀請前來。
“陛下!”
李隆基所過之處,人們皆躬身行禮。
現場並無鼓樂聲,李隆基到了貞觀殿前就從鑾駕上下來,並未有下臺階到場地中央講話嘉勉的打算,如此一來番邦使節距離他至少有五六十步,中間有千牛衛阻隔,對他沒有任何威脅。
三藏金剛和羅公遠一左一右分列臺階上,目視場地內眾人,大有左右護法的架勢。
楊雲心想:“說是讓羅公遠來充當九天玄女的護法,其實還是保護李隆基周全,就算羅公遠的確無甚能耐,可他到底聲名大,只需站在那兒,對圖謀不軌之人也有強大的威懾力。”
……
……
皇帝到來,意味著全場僅剩下鬥法的另一主角九天玄女未到,全場都翹首以盼。
現場到底很多人沒見過九天玄女,在九天玄女入洛陽皇宮後,其行蹤和情況成迷,人們都想知道九天玄女是否還在洛陽皇宮內。
李隆基招招手。
高力士湊過去,很快到了皇帝跟前。
李隆基面授機宜,高力士會意領命,來到臺階前,對站在臺階下第一位的李林甫打了個手勢,李林甫立即派人前往飛香殿,恭請楊玉環入場。
張高在楊雲身邊輕輕嘆息:“如此怕是難護聖駕周全。”
楊雲眨眨眼,問道:“張道長在擔心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