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家門口,安倫悶悶不樂道:“師父,為什麼要把酒白給人?這不是我們花錢買來的嗎?”
楊雲笑道:“有些事跟你們說,你們也聽不懂,總之捨不得孩子套不了狼,我這麼做是先投入一筆資金,開啟市場……”
見三個女孩一臉懵逼的樣子,楊雲搖頭道,“好吧,我換個說法,主要是我沒時間慢慢推廣我們的酒,只能找個代理商。”
“代理商?”
三女大眼瞪小眼,越發糊塗了。
楊雲鄭重其事道:“其實說起來很簡單,就是我想靠這個發財,但在大規模推出市場之前,必須先做一下市場調研……嗯,怎麼解釋呢,就是先看看市面上對這酒的反饋,看看有沒有做的價值,如果效果好的話,再決定下一步營銷策略。”
安倫和雅柔只能乾瞪眼,因為她們完全聽不懂楊雲的話。
楊雲笑呵呵地道:“你們不用考慮為什麼這麼做,不會少了你們一口飯,你們要做的就是幫我,齊心協力,造出一種前所未有的酒。”
“哦。”
安倫和雅柔都點點頭。
旁邊的雅清一臉驚喜地問道:“師父,我能做點什麼?”
楊雲道:“你年齡小,做不了別的,就幫忙搬柴火,回頭還會有人送酒過來,你不時到門邊看看……你們三個明天的任務,就是在家裡幫我把酒蒸出來。”
……
……
楊雲要蒸酒了。
這在後世看來再普通不過的蒸餾技術,這時代卻是沒有的。
開元年間的酒,其實就是酒麴加上一些穀物,自然發酵製成,跟後世的黃酒差不多。
具體制酒的過程就是米,水,酒麴,根據一定比例,裝到一個大甕中,密封好,等待發酵,發酵一般就是幾天或者幾個月不等,等時間差不多了,就撒上石灰。
這樣弄出來的酒,最顯著的特點就是濁,而濁酒說的就是這種酒,一般這樣的酒,剛開始有一點發綠,比如我們熟悉的“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便是指這種情況。
酒的度數低,而且各種釀酒原材料混雜其中,使得酒水的味道不那麼香醇,但若經過簡單的蒸餾,掐頭去尾,將雜質去除,就可以得到純度更高而且香味更濃郁的好酒。
前世楊雲去雲南怒江旅遊時,參觀過當地傈僳族蒸酒的整個過程。
灶上放一口大鍋,鍋內倒入清水燒沸,然後倒入提前準備好的酒釀,這時把內部加工過的木甑放入鍋中,頂部再放一口大鍋,放入適量清水。
木甑跟大鐵鍋連線的地方,用紗布圍起來,阻止漏氣。而下面那口鍋與木甑連線的地方,也用麵粉糊好,不讓酒精洩露。然後在木甑出酒口處,插上竹筒,竹筒下放置酒罈,酒罈上放紗布,然後用溼布把竹筒和紗布一起覆蓋起來。
出酒口處密封好後就開始燒火,火不能燒太大,這樣蒸出來的酒就會慢慢流到酒罈裡,當上面一口大鐵鍋的水燙手時就換水,通常一鍋酒釀換上三次水就蒸好了,通常剛出來的酒度數高,酒勁大,後續酒度逐漸降低,越後者味道越寡薄。
蒸酒並不難做出來,但楊雲實在是分身無暇,而且他不知道這個時代的人是否能接受高度酒。
不是每一樣新鮮事物都會被人接受,出現的初期會遭遇很多阻礙,楊雲便想拿路邊食肆做市場調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