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凡,給東主發報,四千多奴隸了,加上其他願意跟我們一起走的人,我估計回去的時候要超過一萬人,海邊怎麼安排?”
李恩北拿著一束小糖葫蘆找到樊凡,一路走來他一路發放。
有的一歲左右的孩子他都給,孩子小,又不差一次糖葫蘆,孩子不能吃,孩子的娘能吃。
孩子舔一下就行,人類本能,孩子天生喜歡吃糖。
人吃東西的吸收,大部分是以糖的轉化來完成的。
吃別的東西轉化成糖,有糖本身來得快嗎?
沒有糖的前提下,蛋白質攝入最快的是奶。
所以造成了李易時期一些人吹捧奶,牛奶羊奶駱駝奶,甚至是人奶。
這個是指初期,獅子老虎最初也喝奶,哺乳動物啊,但之後它們還喝嗎?
樊凡在給小朋友們涮串兒,野豬骨頭和野雞熬湯的涮串兒。
串兒就是小魚小蝦什麼的,再加上豆皮。
做豆腐之前,煮漿的時候,樊凡很不厚道地挑了一次豆皮。
他實在是沒好意思讓豆漿的濃度大一點挑腐竹出來,卻有製作豆腐的時候拿豆漿和紗布壓出來的幹豆腐,就是千張。
豆腐乾沒要,材料給豆腐用了。
處理豆子的流程就是這樣,跟麵皮似的的。
挑腐竹、挑豆皮、出豆花、壓豆腐、幹豆腐、再壓豆乾。
在這個過程中還有豆渣、小豆腐。
黃豆的浸泡磨煮叫豆漿,綠豆的浸泡磨粉發酵叫豆汁。
綠豆如果不發酵,濃度大一點,就刻意用來攤綠豆麵的煎餅果子。
要是濃度繼續變大,咱們蒸綠豆糕吃吧!
中華美食就這樣,分寸間看菜系,絲毫裡辨珍奇。
小朋友們圍在旁邊,光是聞著湯味兒就覺得香。
隨著大唐貿易團隊的到來,整個渤海城都變得不一樣了。
這是盛大的貿易時間,每個人俱能參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