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陛下,東主不收我們的錢,貴客多是一道菜吃幾口,甚至不吃。
扔了怪可惜的,我等到外面買賣東西,餐風露宿,吃慣了苦。
菜熱一熱吃了不會生病,主食更是,省了東主招待我等的錢。
我等倒不是缺錢,那錢財留著幫百姓和捐或將士更好。”
餘懷德說實話,表明他有錢,他就是不願意用在這個時候。
“好,家中明年有應舉之人?”
李隆基頷首,對,一般人敢跟你們比錢財?
“有,大概二十四人,經商納稅,給了名額,皆賴陛下恩德。”餘懷德回話。
“時務策當有一道此題,不可外傳。走吧,去下個地方。”
李隆基說一下,不再理會餘懷德等人。
“謝陛下!”一群人深鞠躬。
他們明白了,這就是透題了,自己等人不就是吃個剩飯剩菜嘛!
拿分的題呀,不曉得有多少學子因此無法擠進甲第前面去。
“老餘,你們千萬不能說,說了我就會知道。”
李易提醒一句,意思是陛下能知曉。
“傻子才往外傳呢,我們子弟要考科舉。”
餘懷德恨不能把心掏出來,我家的人考科舉,我洩題?
“嗯!夫君子之行,修身哉?養德乎?且記,不可以‘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無德’破題。
上德之德,君之德;下德之德,民之德。
為官者,為民也。教民以德,自是下德;民不失德,君有上德。”
李易把題給說出來了,並且說了怎麼解題。
諸葛亮的《誡子書》是題,答的時候千萬別答老子的《道德經》。
道德經這段講的是上位者,跟普通百姓無關。
像你吃別人剩的包子,這個就不符合道德經的上德,你是下德不失德,你層次不夠,格局小了。
但百姓要那麼高的格局?百姓不要道,要生活。
而道法自然,百姓有吃有喝活著才是自然啊!
說完李易也走了,跟上隊伍,能說的他都說了。
餘懷德等人使勁背,趕緊找紙筆寫下來,這題滿分了。
“小易,按照道德經,你做的事情都是下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