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魚肉做的鹹魚最大的優點乃刺兒少,河魚吃鮮,不適合。茄子蒜放少了不好吃,有人不喜食蒜,要多加醬……”
李隆基吃得很香,邊吃邊點評,滿漢全席他吃得,現在的也沒問題。
“大餅子是烙的,不是貼的,貼的有一層微湖的。”
青黛小丫頭看餅子,發現製作工藝不好,提意見。
“對,不是一鍋出,應該是燉乾的鹹魚大鐵鍋旁邊貼餅子。”灼灼小丫頭補充。
“不過鹹魚裡面有肥的,這個屬於最好的處理方式,不然大餅子吸收起來差。”
歸藏不能落後,他說消化的問題。
沒有油水和蔬菜,吃玉米麵,吸收的少,最後又都浪費了。
人在少油水並且喝水也不多的情況下,對主食的吸收利用率降低。
大家說的一律本地話,附近的百姓聽著,記下來,回頭跟別人吹牛逼用。
他們對飯菜已經很滿足了,大唐北方沒有大棚蔬菜的時候,也就是大蘿蔔、白菜、乾菜、醃菜。
李易的時候多了土豆、胡蘿蔔、地瓜。
孩子把大白菜心和酸菜心、大蘿蔔、胡蘿蔔當水果吃,凍梨都是奢侈品。
關鍵整天吃,吃不膩味,自己煉的葷油炒菜,煉完油的油渣跟酸菜一起包頓餃子,幸福感滿滿。
現在這邊瑪雅都護府的百姓就感覺好幸福,昨天吃的是田間地頭的野菜湯,今天黃瓜湯,額外加了醬茄條。
吃飽後聊聊天,又去下地幹活,眼睛亮亮的,對以後的日子充滿了希冀。
李隆基慢慢吃,吃得很香,二王子又納悶了。
“陛下,你能吃下去?”
他進行對比,在‘家’的時候,菜那麼多,現在這個怎麼咽得下去?
“回想起來,朕此生吃得最好的一頓飯是長壽麵啊!過生日時候吃的。要感謝易弟,讓朕心中無遺憾。”
李隆基看向遠方的田,像回答二王子,又似自言自語。
李易吧嗒吧嗒嘴兒,對永穆公主和小蘭說:“下午還要繼續看,估計晚上要在這邊留宿,回去的路過遠。
我叫人送來東西,給你們做紅燒肉啊?辛苦一下羽林飛騎的兄弟們,他們需要抬著整個大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