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人機各種角度,還有的被拿到店裡拍攝,帶聲音的。
此刻看時間,直播,天正熱的時候。
“來根冰棒。”一個碼頭幹活的人在一個店前遞上來一角錢。
對方開啟棉被包裹的箱子,取出來一根用油紙包的冰棒:“先舔一圈苦不苦,苦了包上給我,我拿去換,可以咬一大口不苦的地方吃。”
李易瞧著點頭,對,常規操作,以前他小時候就這樣,先舔一圈,有苦的地方最高興。
他能吃掉半根冰棒,在把冰果紙包上給對方。
冰棒最後一道工序是包紙,前一道則為滷水分離。
凍好的冰棒要從模子裡取出來,模子放在滷水池子裡,晃一晃的過程中就有滷水碰到冰棒了,一般都是後面。
為何非要用滷水?正常水不行?
當然不行,正常的水脫模可以,製冰不可以,鹽水冷卻後的溫度比正常的水溫低。
是個迴圈過程,鹽水降溫製冰,就跟硝石製冰一樣的原理,鹽水轉一圈後正好溫度上升給冰脫模。
如此一來節省時間和電,鹽水冰凍的溫度低於同樣情況下自然水冰凍的溫度,冰不代表零度,冰水混合物一比一狀態下,一個大氣壓才是零度。
在製冰與脫模的過程中,碰到鹽水很正常,其實是滷水,不是食用鹽的那個精度,用精鹽參與,成本高。
百姓不需要知道原理,他舔了一圈,似乎有些遺憾:“不苦!”
說著他把冰棒紙遞過去,轉很離開。
“他那個紙給回去會出問題的。”畢構忽然發現不對。
“老畢你是說賣冰棒的把一根冰棒分成兩個,用紙包好回去退換?
他們不會那樣做,一次兩次可以,次數多了大家都明白,就不批發給你了。
收冰棒紙是為了有的人隨手把紙扔了,等發現苦的時候沒有紙,還要退換。
你不給退不行,退的話那個紙作用可就大了,有隔溫效果,不然怎麼放在箱子裡?”
李易知道畢構考慮什麼,大唐百姓不那麼玩兒。
一般挑擔子、推車賣冰棒的會在賣的地方等一等,等別人看苦不苦回來換。
大唐的人心沒長歪,更多的情況會相信別人,有信仰的。
“買根冰棒。”李易話音方落,又一個人過來買。
“承惠,二十錢。”賣冰棒的人看不到臉,聽聲音就覺得親切,不像剛才那麼平淡。
“自己人我是。”對方強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