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著小機器人,李易來到製作電器元件的工坊外面。
“東主你進去?”門口站一個人,邊說邊從旁邊的架子上拿起噴霧器。
李易把衣服解開,對方開始噴,噴裡面,之後噴外面。
進到裡面一群人分小車間在忙碌,還有人對著圖紙發呆, 偶爾嘟囔兩句。
圖紙是他或他的同伴所畫,用來改進生產製造工藝的。
他們可不是普通流水線上的工人,他們在最基礎的地方製造工件屬於沒辦法。
與外面的工匠他們形成了代差,他們做的簡單東西外面的好工匠做不了。
高中生不願意浪費時間去做初中的題,沒有初中生,別的全是小學生和幼兒園的。
高中生做著題琢磨,怎麼能讓小學生把題做出來呢?簡化, 把題分解了,
還有的高中生負責琢磨有什麼模型一次可以讓一個高中生做更多的題。
一個是降低難度, 招更多的人手,一個是增加工作難度,一個人負責操作後出工件一大堆。
如給一個碗塗彩色的釉,一個人工作的時候換著不同顏色的筆畫不同的線條。
他不願意,太簡單了,浪費我時間,他想到個辦法,製作出很多個碗外面的模型罩子。
需要五種顏色的不同圖形,那麼罩子便是五個,給五個什麼都不會的人,那個位置是空的。
只要每個人把自己的罩子套在碗上,對著空的地方把需要的顏色給填上就行。
這樣他節省時間,去做更復雜的工作。
另一個人,他利用齒輪和槓桿,做出來一個用水力推動一堆筆圍繞一個東西作運動的機器。
放裡一個需要上釉的碗, 碗被拖帶送到一個位置,筆唰唰唰一頓刷,好了, 甚至同時很多臺機器一起動。
他知道機械運作原理,他造的,他只負責看哪個機器出毛病了去修好。
李家莊子的工匠都這個心思,只要自己幹活就琢磨哪裡能夠提高效率。
有人研究工序,有人制造工具,哪怕造發動機都再分析製造過程中哪個環節能夠節省時間。
李易給他們很多柴油機、汽油機、蒸汽機的圖紙,卻要求生產哪一種。
他們有空兒的時候,把別的生產出來個樣機,看有什麼不同,優點和缺點,為何東主指定一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