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告訴李隆基,家家蓋了新房子,開墾出不少地,種下大量的糧食和香料作物。
大唐送來馬、牛、羊、豬、雞、鴨、鵝、兔子。
“我們知道火柴在別處賣得很貴,我們這裡一錢一大包,說跟那邊一樣的價錢,不算運費。”
另一個大唐封的官員開心地插一句, 別人使勁點頭。
大唐另一邊的百姓買一些東西什麼價錢,這裡就是同樣的價錢。
自己這裡種的水稻,朝廷不要,教著建糧倉,儲存起來等受災的時候吃。
“咱們本地氣候潮溼,如今兩三個月屬於最好的時候,降水少, 又不那麼潮,海鮮幹要多做,按照儲存方法存放……”
李隆基一副朕啥都知道的樣子跟本地人聊本地的天氣和物產,證明關心你們。
“陛下我們這裡確實潮,稻穀儲存不了多久,能不能我們收完稻穀,用船運回去?
等我們這裡缺的話,再運回來,哪怕運回來三成就行。
絲綢的衣服漂亮,穿身上也舒服,幹活捨不得穿,我們想穿棉布的。”
領頭的人提要求,潮溼太厲害了,建的糧倉費很大勁,結果儲存上兩三年就得拿出來吃。
今年的產量比吃掉的多,年年這麼儲存,保證得扔掉,建多了糧倉, 吃不完、留不住。
他琢磨著先送到那邊, 那邊有地方存放。
一旦這裡出問題,發個電報,那裡就給送來了。
“無須如此,若糧食多,朝廷出錢收購,若哪天本地遭災,朝廷派糧來賑,大唐子民受災,哪有存糧於國的道理?”
李易拒絕,花錢買,等你們沒糧了,白給你們。
“啊?還有這好事情,我們……需要付出什麼?”
對方露出不好意思的神色,感覺佔了天大的便宜。
“以後做買賣的時候交稅,這裡目前咱們的軍隊駐紮,給往來的船隻提供幫助,收取費用。
你們可以開一些酒樓、商鋪,不要賣香料, 香料別人高價收也不能賣, 按照正常價賣給朝廷。
朝廷軍隊負責保護大家的平安, 大家就管生活。”
李易說出本地百姓需要付出的代價,不然百姓害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