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的意思是等我和易弟吃過,再給灶神送去,沒送的是好東西, 怕灶神吃完變味, 百姓自己吃著不舒服。”
“啊?把你們吃剩的給神送去?”二王子身邊的第一大祭司詫異。
“神通常不管用,我和易弟能帶著百姓過好日子,其實百姓最喜歡的乃敬蝗神,蝗蟲。”
李隆基高興,看看百姓多麼樸實,就知道誰對他們好。
他沒看到的是等鏡頭一切走,拍攝的人離開,百姓立即把放在長生牌位前的東西也撤掉,怕落香灰。
鏡頭挪到洛陽集市上,城外李家莊子包下來建設的。
百姓們買年貨,臘肉、臘腸掛起來供人挑選,允許上手,反正吃的時候還得加工。
家中不開灶的沒辦法,只能每天出去吃。
另外買紅紙的多,幾乎家家買,門和窗戶少的買半張,多的買一大張,甚至兩張。
回去要寫福字和春聯,像灶神的圖,基本上都是家中孩子畫,沒孩子的自己學寫字了,歪歪扭扭地寫出來,畫的圖跟瑪雅文字似的。
春聯孩子自己想,想不出來去學堂查聲律啟蒙和對韻,那麼多呢。
提前想好春聯,在家裡偷摸練字,要貼出去的,各家孩子寫,家長會比,看誰家孩子寫得好?
孩子專門練春聯上的字,十分刻苦。
看了一個多小時洛陽的情況,大螢幕切到長安,長安比洛陽冷,冰雕漂亮。
大市場上賣粘豆包、饅頭、香腸、滷味、凍秋梨、包子、餡餅……
天冷,屋外零下二十多度,東西可以儲存,包括買的生豬肉、雞。
小孩子們一個個穿成球,走著走著就跟家長走散了。
咧嘴要哭,旁邊過來個人,拉著手給送到其家大人身邊。
這樣的都是曾經的小偷,記人速度快。
地下勢力的人同樣出來,每個勢力負責的那一片出了問題,別怪官府翻臉。
“胳膊上系不同顏色布條的人是幹什麼的?”
國王託利乞離李易近,他指著螢幕上的人。
有的鏡頭中的人胳膊上綁藍色布條,有的黃色、紅色、綠色、紫色,就是沒有黑色和白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