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李隆基一想地圖,感覺沒毛病。
隨即又搖頭:“不不不,哪個地方不都不能得天下,得易弟者得天下,易弟你說是,便是。”
李隆基發現自己差一點被帶偏了,哪裡能得天下要看易弟。
欽天監找地方都不行,泰山封禪,欽天監怎麼不說何時颳風下雨出彩虹?
易弟前兩天颳風下雨都說了,然後自己問雨什麼時候停,易弟說問一問。
“三哥,別這樣,我只是提議。”
李易看老丈人的眼神,感到害怕。
“幽州種田方便?”李隆基考慮到耕作的問題。
“往南和往北,都是一片平原。南可種植,北能牧馬。”
李易這個時候底氣足,幽雲之地,加上燕州,幽雲、幽燕、燕雲,都是那一片區域。
“修鐵路過去?東西向的鐵路?不是之後運河貫通的鐵路?”
李隆基考慮運輸問題了,他的思維模式不簡單。
“修,到益州咱們也要努力修,那裡很重要。”
李易也轉換,成都,一樣關鍵。
這就有個問題,就是中華都城遵循一個規律。
在重慶建都,而不是成都,在北京建督,而不是天津,在南京建都,而不是上海。
仔細一看就明白,不是成都、天津、上海不重要。
而是都城不可以頂在最前線,而最前線的位置要發展。
曾經東北遼寧的撫順也是特殊行政等級,瀋陽的盛京躲在後面。
聽搞風水的人說,中華這個土地的山脈與河流走勢不是地圖上的雞或豬,而是盤龍。
黃河改道,就有可能影響氣運,人為改不好,改完了亡國。
“我是不是想差了?亂七八糟的,我應該繼續鑽研社會政治經濟學,不是神學。”
李易想著,自己都糾結了,他知道為什麼,他接受的教育影響了他。
反正在幽州建個都不會錯,渤海加上新羅,需要有個地方就近支援。
到時候也弄出來北中南三個海,北海冬天不知道滑冰的時候人是否也那麼多。
都城要不要修出來四、九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