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把青秧插滿田,低頭便見水中天。心地清淨方為道,退步原來是向前。是~向~前!”
李家莊子一群小孩子們穿著短褲,光著腳丫子來到水田。
這個種的是粳稻,不是秈稻,刻意留出來的,李易愛吃。
洛陽宮學堂的孩子和李家莊子的孩子一起插秧,不拋秧。
田中方格子裡繃了線,孩子們一步一退,順著線插。
李易同樣參與進來,包括李隆基等人。
懷孕的除外,有月事兒的也除外,別下水。
李易熟練,他小時候插過秧,他還叉過青蛙呢,現在不想下手叉青蛙。
這個是試驗田,看著比別的插秧晚,然而苗提前育的,壯著呢。
另外有人工孵化的小鴨子同步培養,到時候把小鴨子放裡。
稻苗長大了,鴨子不吃,專門吃其他的雜草。
另外一些田裡養魚,叫稻花魚,水要肥,裡面有其他的紅蟲了什麼的,給魚吃。
這些實驗田屬於李易帶孩子們玩耍,到時候這裡產的糧食給孩子們吃。
別讀書讀傻了,連怎麼插秧都不會。
現在還教套養,等孩子長大,就知道農事的科學操作。
每年幾次,再於課本上教。
並非讓孩子懂得農事的辛苦,辛苦不辛苦的,看一眼即可。
插秧和之後的管理,孩子跟著,從中瞭解農作物怎麼生長,是否有什麼手段可以提高這個效率呢?
那麼接下來講機械化的時候,孩子們發現居然有那麼好的東西,可不可以再改進一下?
李易當初的老師會講,父母都忙的時候,老師把他帶回家,砸核桃給他吃。
等他賣醫療裝置的時候所處的地方就看不到同樣的老師了,老師也有自己的生活,大家都不容易。
學校的校長也不可能想著帶孩子們去體驗插秧生活,功利性比較強。
我是校長,我讓老師帶孩子去插秧,我得聯絡人,我還要擔心孩子摔水裡出事情。
我都做好了,學校考試的成績不夠好,我還是不好。
老師也是一樣,出事兒了我擔責任,不出事兒我沒好處,我看到那些賤賤的家長奉承我,我就很開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