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真是尋常百姓被欺負,兩個大家族的人同樣好不了。
朕就在旁邊,還沒死呢!
對,朕在旁邊他們還敢過去找麻煩,分明未把朕放在眼裡。
“泰山地區的山下溫度還可,山上冷,怕遇到陰雨天氣,到時路面泥濘,氣溫下降,將士們身體不適。”
李易知道李隆基想去泰山封禪,順便在海邊遊玩。
“如此再等等。”李隆基認為有道理,天徹底暖和再去,正好把這邊的事情處理好。
“小易,海邊的風可是大?”同樣沒見到過真正大海的李旦詢問。
“大,海上沒有遮擋,比平原地區很多時候的風大,颶風有多。
海州所在現在放風箏就比較好,呃……河南道的青州、萊州,放風箏最合適。
不過眼下當地人口少,更多的時間用在生活上,無暇過節。”
李易想起了濰坊,每年那裡都要舉辦風箏節,各種風箏在天上飛。
有的風箏人力根本拉不住,用機械裝置放線、收線。
李易提到的海州百姓確實在放風箏,他們的生活水平提高顯著,收入翻幾倍。
趁著今天是上巳節,孩子們找工匠製作風箏,組隊到海邊放,管他風往哪邊吹呢,逆著就行。
放著風箏,有眼尖的孩子發現海平面上出現了幾個小黑點,抬頭繼續看風箏。
等了一會兒,更多的小黑點出現,前面的小黑點變大。
“船,有船隊,這是哪的船隊?不應該是打漁的,打漁的船往另一個方向去了。”
眼尖的孩子指著那裡大喊,有點緊張,別國的船?那麼多?
“快去告訴別人,準備戰鬥。”大孩子同樣認為來敵人了。
他們閒著沒事整天琢磨著大唐的海軍與別人打,把敵人打得落花流水。
眼下代入進去,開戰嘍!
不等孩子們報信,海邊高地搭起來的燈塔上有人舉著望遠鏡早已看到。
現在等再近一些好確定身份,主要看帆和旗幟。
不長時間,旗幟隱約見到,被風吹起來,角度不怎麼好,船隻的帆調整,旗幟往旁邊飄了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