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給,給,土豆,把土豆送過去。”
李易先拒絕,突然又改口。
“土豆能種?小海的地方種糧食產量低,只能放牧。”
專門研究過一番農學的姚崇期待地問。
李易點下頭:“土豆的適應性很強,對土地的要求不是很高,比種任何其他作物都方便。”
“既如此,怎還要給後突厥?他們有了作物,會恢復生息。”
蘇頲一聽土豆在那麼寒冷的地方也能種,很自然地反對。
“送他們五千斤土豆,種一年他們產出來的不夠吃,只能繼續當種子。
加上當地的土壤不夠好,土豆產量低,第二年吃一點點,還要留著當種子。
他們會習慣農耕,加上其他的作物。
夏天的時候種青菜,陰乾或曬乾,留著冬天吃。
等他們終於覺得會種土豆時,我就騰出手來了。
把他們變成咱們自己人,在那裡種了幾年的土豆種子,我進行脫毒處理,說不定產量會很高。”
李易告訴大家他為什麼給土豆種子,土豆不給太多,他們來不及依靠土豆發展壯大。
順便讓他們幫著培育下土豆的品種,這玩意兒哪都能生長。
對於農耕民族來說,有了土豆就是有了神器,打到哪種到哪,再也不怕佔不住地盤了。
宋璟眉毛抬抬,沒說什麼,他如今已不反對戰爭,有錢,打得起,武器又好。
“拖拉機連著耕了四天地,當是休息一番?”宋璟憋出來這麼一句話。
“耕地的拖拉機要一直耕壞,看看各部件磨損情況,有專門的人負責維修和記錄。”
李易不心疼拖拉機,外面租出去的蒸汽機也是。
使勁用,不怕壞,記錄下情況後,好進行修改、完善。
“再去看看,過幾天到上巳節,該種的作物要種下。”
李隆基想去瞧瞧,主要想看百姓圍觀時候那種高興的表情。
其他人正好也放鬆一下,最近今天工作量太大。
洛陽的春耕剛開始,別處正是忙碌的時間段,河道修整、加固,地方報告一個接一個打。
眾人坐了半個小時的火車,抵達小洛南村。
這裡的地多,村民家的牛也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