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師是……”李易詫異,你不自我介紹一下?
我是不用的,你們都知道我是誰,可我不知道你呀!
對面的和尚露出為難的神色,表情變幻。
李易恍然:“是諸眾生無復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無法相,亦無非法相。無相何須名,無名本為相。不如稱大師為無相。”
他懂了,對方害怕報名字,萬一回頭自己報復呢。
既然說金剛經,隨便找出來一句可以解釋的,給對方圓一下。
對方不是敵人,自己也不想幹掉誰。
臨時弄到一個號的無相和尚露出感激的神色,後悔,看李東主多個好人啊,自己這些人怎就被人慫恿,一時想不開,一成稅就一成稅唄。
如今可好,是一成稅?是五成稅和一半產業?
李東主兩次顯聖,自己背後的那些個人虧大嘍!不但沒打擊到李東主,反而助其更進一步。
“多謝施主,無相有一問,施主而已踏空而行,步步高昇?”老和尚問。
“風箏啊!逆境中騰空而起。如是,如來!”李易答。
這種對陣不用後援團,金剛經內容少,查資料特別容易。
不像華嚴經,那麼老多字,慢慢看還行,一瞬間要求定位到某一個具體的句子,然後應答,眼睛疼。
“逆境?身逆、心逆?”臨時掛名無相的和尚再問。
“身心皆無逆,乃名逆,正如非莊嚴,是名莊嚴;非身,是名大身。”
李易繼續說,這玩意兒就跟白馬非馬一樣。
老和尚一聽就知道問不出來具體的情況,他一時間心亂了,只得從頭開始。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國祗樹給孤獨園……入舍衛大城乞食。於其城中,次第乞已……”
金剛經的開頭,就是說:我聽說那個時候那個誰怎怎地了,然後又如何如何了。
如是我聞就是這個意思,佛經不是散文,像記敘文。
舉例子,如是我聞,有一書,男信,帥亦多才,資十萬,蘇盧布。
翻譯:我聽說,有一本,男讀者帥氣又多才,打賞十萬,蘇聯解體時候的貨幣。
例二,如是我聞,一書,女眾沉魚貌復落雁姿,投絹十萬萬,故國辛巴威。
翻譯:我聽說,有一本,女讀者美貌又婀娜,打賞十個億,辛巴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