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郎,哪個好用?”永穆公主停下動作詢問。
她到此刻才吃掉第六粒石榴,這就是李易不吃的原因,除非陪重要客戶時。
“沒有一個行的,客車頂上放東西,風阻大,下雨怎麼辦?用苫布苫上?繩子斷了東西砸到後面車廂的窗戶,該如何?”
李易覺得對方知識面窄,沒看我的車廂設計成什麼樣嗎?
“貨車廂在兩邊掛籠子?我為什麼不把車廂變寬?那風阻,煤不要錢啊?自載煤和水,都是精確計算的,多出來一點餘量。
糊火柴盒外包一部分,少了福利,是不是價錢就低。
為了錢,我再一琢磨,乾脆都外包吧,一個個把眼睛給累壞了。
關鍵東西受潮了,不小心燒了,損失由個人承擔,賺的錢還不夠賠的……”
李易一條條駁斥,報紙背面打小廣告,多要錢。
錢賺到了,失去的是李家莊子的意志。
報紙後面必須空白,給人練字用,或者裁了再裝訂成賬簿。
年票屬於一次性支出,火車票並不便宜,商人的壓力要增加。
這票是記名的還是不記名的?會不會被商人拿來賣次數?
驛站和路邊棚子的免費湯絕對不是湯的問題,它代表了大唐的人文關懷。
歷史上就沒有一個朝代這麼幹的,唯獨自己所在的大唐,成本搭進去又如何?
無非一些路邊的樹枝、一些煤、水,湯裡煮的東西最多一個雞架、一些野菜,還有鹽。
百姓即便趕路千里,也不會覺得遙遠,每時裡便是一個家。
“黃河大橋到洛陽的了路上,不但湯繼續免費,棚子需要更密集,五里一棚。
棚子要大,遇到雨天時,商人能夠就近找到地方安置貨物,避免損失。
咱們收了人家的稅,權力與義務對等。
廣州都督府的市舶司收集些夷商的話語,印在報紙上,叫百姓知道其他地方的百姓所在的……朝廷吧,是什麼樣子的。
有了對比,就有了幸福感,對自己的大唐更加熱愛與擁護。”
李易站在另一個高度來闡述,不是我不會,我懂比他們還多,故此我才不能那樣做。
“李郎說得對。”永穆公主幸福感就滿滿的,對比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