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上海灘給人一種壓抑的感覺的話,那麼萬水千山總是情,則是明快。
二者的節奏就不一樣,但聽上去給人一種同一個風格的感覺。
李隆基等人就發現了,兩者差別巨大,又似乎出自同源。
若李易沒在船上,而是在他們身邊,聽他們評價,一定會表示佩服。
“還是這首曲子好,聽了叫人心情愉快。”又喝了一口湯,吃幾根人參鬚子的王皇后稱讚。
“有容啊,別總想著讓那孩子寫這些沒用的東西。”豆盧貴妃勸一句。
她同樣知道,詩賦曲子,沒有用,作得再好,給個散官或涉及到梨園的官職,也就罷了。
“才沒有呢,叔叔是隨手而為,叔叔才學都在國家大事和民生上,對不對三郎?”
王皇后喜歡聽曲子,同樣知道沒用。
李隆基頷首:“是,許多人卻不懂,只是一味追求文章華麗。”
他對此無奈,眼下的大唐就是風氣。
無數才子們總以為寫首好詩就可以得到青睞。
可在他眼中,不如教人生個豆芽、揉個泥巴。
那李易正是如此,從不以詩曲而自傲。
他一共就主動展現出五次,一次是抨擊借宿張家村子的學子。
兩次是給平康坊姑娘。
一次是讓孩子們在興慶宮表現,一次是元夕夜晚。
第一次是用才華壓制其他學子,給莊戶一個信心。
平康坊是為了針對一些人給平康坊的好處。
最後兩次,是為皇后打助攻。
目的明確,手段直接。
至於其他的時候他寫詩,隨手而成,跟玩一樣。
換了別人寫出來一首那樣的詩詞,必然狂得沒邊。
易弟寫了就寫了,然後努力研究什麼東西對民生好用。
連弄出來的魔方,都是怕孩子們在冰面開化的時候跑去玩耍而出危險而拿出來的。
“三郎啊,可不能寒了國士的心。”李旦這時對李隆基說道。
“父皇且安心,李易那裡,孩兒怎敢疏忽。”李隆基恭敬地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