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儲存好,等運到山上,把醫院建起來,放到安穩的地方。”
電報一路傳過來,沒打電話。
李隆基等一群人找到李易時,李易剛帶徒弟和護士們把一具大體老師給放進藥水中泡著。
悲田坊去世一個沒有家屬的人,直接給李易。
李易先舉行一套儀式,對亡者尊重,再處理。
李隆基他們在外面等,進不去,這裡不允許無關人進入。
何況大家不願意進去,總覺得周圍涼颼颼、陰森森的。
李易一行人先洗澡換衣服,換的衣服還是白大褂。
“小易,晚上穿官服比穿現在的好吧?”
盧懷慎在煤油燈下看李易,衣服的顏色太扎眼。
李易想了想,想到清朝官服,走路一蹦一蹦的,趕緊搖頭。
“習慣了,官服不適合。牛送來了?”李易以為一百頭活牛湊集完畢。
“牛乃小事,換地方說話。”姚崇同樣不喜歡呆在此地。
“你們休息,你倆跟上。”李易先對護士們說,再招呼徒弟。
“嗯!”小丫頭乖巧地回應。
李歸藏則沒事找事:“謝師父,三人行必有我師焉,眼前人更多,我會努力學。”
畢構:“……”
他一聽到這句論語,渾身上下皆難受。
有個孩子太壞了,為了不當自己徒弟,說什麼三個人走路必然有一個是我可以當他師父的。
嚇唬他一下,他的回答立即變成荀子、孟子、尚書裡的內容。
徒弟沒啦!回去又被小機器人調戲一番,三個姓必的人走路,跟我姓師的有啥關係。
宋璟、蘇頲、張九齡三個人幾乎同時嘆口氣:“唉~~”
沒啥可說的,當時還叫李撫寬的孩子問自己等人他的名因何而起,自己答不上來。
偏偏之前人家見到小易,小易給出答案。
李隆基忍住笑,他聽過這個‘故事’,對某些人來說很悲傷的故事。
去找徒弟,慢了一步。
只是如今想來,孩子確實應該跟易弟,別人如何教?
一般的書,兩年間會背完,包括註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