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十米乘二十米,周圍種一圈紫蘇,也沒人收,估計忘了。
另外還有顏色變暗的罌粟葫蘆,稈子都禿了,罌粟籽和紫蘇籽掉落在地。
此地旁邊有小水渠,依舊流水涓涓,人工水渠的邊緣生長著青苔。
“李郎,我要割嗎?”永穆公主躍躍欲試,想用鐮刀。
“這個踹就行,根部變脆。紫蘇不用管,罌粟得收種子,明年種。
不對,蘇子還有的沒掉下來,用兜布收穫,這個能吃,嚼起來比芝麻都香。”
李易說話的聲音變大,叫躲在暗處的人之後收。
“咱莊子的人咋不拿著做鹹菜?”小蘭看到葉子無法採摘製作鹹菜,很可惜,太老了。
用紫蘇葉做鹹菜,是李易那時的朝鮮族人常用的手段。
其實很簡單,鄉村路邊看著青綠色的紫蘇,把葉子選嫩的掐下來,洗乾淨了用鹽水醃製即可。
或者是蒸粘豆包什麼的,糯米麵的東西,放上當墊布,可以一起吃。
“種豆子的人種紫蘇在周圍是為了護豆子,豆地周圍種一圈紫蘇,驅逐很多害蟲。
同時在幼苗的階段,有鳥吃,會先選擇紫蘇,有的鳥反感這個氣味,就躲遠遠的。
等黃豆長大,有的鳥想吃,紫蘇先長出來,它們吃紫蘇籽對自己更好。
黃豆成熟後,麻雀啥的,你讓它吃它都不吃,怕脹肚脹死。”
李易科普,種的豆子都是學問。
他那時便是,山坡、河堤,但凡看到黃豆、豆角等地,會種的人會在周圍種紫蘇、玉米、高粱等東西。
也有不懂的,但不懂的人,一般也不會選那種地方種東西,都是小面積的,幾十平方米。
面積大一點的話,還有專門在周圍種拉拉藤、荊棘的呢,主要是防人。
防君子不防小人,種什麼都攔不住想進去的人。
當然,也有的地方在路邊不設定任何障礙,種小蔥、豆角、扁豆。
但不種黃瓜和茄子,這兩種東西能生吃,人家路過渴了就摘下來搓吧搓吧給吃了。
葫蘆也不種,不是怕吃,是怕被摸。
隨著民眾素質的提高,路邊種櫻桃、杏樹的也多了,市政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