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時各為其主,敵對雙方無所不用其極,何罪之有?凌煙閣中有的人之前也是打咱們,得天下者,自有懷天下之度。”
李易說一說,別讓兩個為吐蕃總惦記幹掉自己的人在擔驚受怕中死去。
人家沒做錯,鴻臚寺不止一次勸降別人,有的就成為了細作。
伯訛、伊辛巴根本不為所動,忠臣啊!
等尺帶珠丹過來後,他倆還拿著攢下的錢給贊普,叫贊普振作。
新上車的商人、學子,倒不覺得動靜大。
火車比起馬車可平穩太多了,馬車的軲轆壓在路面上,還有軸的摩擦聲,不比火車小。
頭一次乘火車,大家顯得十分興奮,隔玻璃窗看外面。
他們不敢開窗戶,坐固定的椅子都是小心地坐半個屁股。
宮女推個車出現,沒喊瓜子、啤酒、泡麵、撲克啥的,直接給放杯子,泡茶水,再擺一疊茴香豆。
“易弟,出恭在何處?”李隆基不知是興奮的,還是緊張的,要上廁所。
“隨我來。”李易小聲說,帶李隆基去衛生間。
衛生間比較寬敞,一步到位,裡面有抽水式馬桶和鏡子、洗手盆。
這等設施與此火車的時代不相配,要高階。
沒有一次性的馬桶套,上廁所之前需要用手紙擦一擦。
李隆基用的這個只有少數人可以用,車廂還多裝了水。
最古老的火車沒有沖水的,下面是木頭,人大解的時候蹲在上面,很多人被關押逃跑,就這麼跑的。
另外窗戶要是木頭的,也能跑。
李隆基在裡面方便,李易在外面守著。
不長時間李隆基手上拿著一塊絹帕出來:“易弟,東西去哪了?”
“鐵路上啊,直接就落上去,下雨、下雪、日光照射,很快分解掉。”
李易很直白地講解,火車沒有儲存汙水的功能。
“往後收費,百姓能承受得起?”李隆基不急著回去,站在車廂連線處,看外面問。
李易習慣性地摸兜,他要掏煙,此情此景,不抽根菸總覺得缺少了什麼。
摸一摸他放下手,沒有,煙可以有,但不抽了。
“沒錢的百姓自己走,有驛站,吃住不花錢,只不過吃的差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