瓊州據說被種上大量在天熱的地方才能生長的作物,像胡椒。
李家莊子的人去了廣州,然後廣州才有送糧之行。
學習文化的百姓不指望糧價降,穀賤傷農。
新送到的糧食,進常平倉即可,將來有旱情或澇災拿出來用。
反正現在買糧不貴,吃上肉,每頓吃掉的大米、白麵、小米、高粱米、大黃米、青稞都很少。
青稞調節口味用,不常吃,不好吃。
跟著其他的東西一起煮,餵豬,要麼看雞快下蛋了,額外撒幾把,使雞快點下蛋。
教百姓識字、明理的重要性凸顯出來。
民眾自己會分析,高興之餘,又滿足所需。
……
從昨天半夜開始便一點風都木有,早上太陽往外跳,不見絲毫雲彩裝扮成朝霞,日頭顯得孤零零的。
伯訛和伊辛巴收拾一番,早飯根本不吃,準備吃李家莊子的,順便嚇唬嚇唬李易,看李易敢不敢見他們。
今天也不是大朝會,畢構等人繼續在李家莊子辦公,先吃食兒。
“小易呢?”畢構很不適應,見不到李易,他看永穆公主。
“我又沒與李郎在一起。”永穆公主癟嘴。
“天不亮就找護士們看片子,準備練手,先看,然後吃飯的時候再商議。”
李隆基進來,李易的一舉一動他知道。
“陛下,吐蕃使臣伯訛、伊辛巴出來,帶隊,似乎有重要事情,眼見要到橋頭。”
郭子儀剛剛得到訊息,過來彙報。
“不理會,大家吃飯,牛肉餡的燒賣和羊湯,有個把月沒吃到了,牛不總死。”
李隆基心態平和著呢,還用在乎吐蕃?他們敢打還是敢罵?
敢動手,打它;敢動口,打它!
吐蕃使臣一行不知道自己始終處在捱打的狀態下,他們興致勃勃地來到橋頭。
“告訴你們的李易,有重大事情,得面見我們才能跟他說,耽誤了可別怪我們沒提前言語。”
伯訛認為自己掌握了主動權,至少在此事上。
“東主沒空兒,先說事情,然後等著。”在橋頭的莊戶不慣伯訛的病,傲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