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嗡嗡嗡嗡嗡……’船上用的蒸汽機同時帶動幾十臺膨化機,燒煤。
一個機器旁邊一個在灞水對面賣菜的婦人。
她們按照時間來計算工錢,一個小時四錢,只准幹兩個小時,即一個時辰。
屬於鐘點工,機器旁邊太熱,時間長了,會被烤迷糊。
一人一把米尺,洗乾淨後比著米花棒來掐,一米一個棒子。
其實用一個棒子比也行,但比多了,總有疏忽的時候,就不夠準確。
同一個棒子一直拿在手裡,容易碎掉,換一個,精度保證差。
米尺木頭的,這個準,操作的過程中誤差小。
莊戶們不幹這個活兒,張家村子的都不幹,浪費時間。
一小時四錢,二十四小時九十六錢?張家村子的婦人工作也不是這個價錢。
賣菜的高興,幹一個時辰就是八錢,還是在李家莊子幹。
有的裡面放小米,有的放高粱,小麥的、大米的、麩子的……
根據客戶的需要去換,八比一的加工費,先稱好米花棒的重量,有的時候並不準。
沒關係,麩子的米花棒額外贈送,十根其他的米花棒送一根。
即便一斤高粱換到的米花棒差一錢十四兩,多拿幾根麩子的棒子,百姓也不覺得虧。
“小易,成本能回來?”畢構吃完飯,看到李易滿足大弟子的夢,對產出投入比很敏感。
這都是職業病,看到什麼東西,首先考慮成本、利潤、是否收稅、收哪個比例的稅、別人不交稅怎麼辦?
“新做出來的蒸汽機,比之前的更好,馬力大,我得試驗機器,持續運轉。”
李易沒回答成本,這成本怎麼計算?機器成本不是成本?多長時間回本?
只算僱傭人的人力成本和兌換的利潤綜合,就是個本錢,因為還有運輸成本。
李家莊子在這個事情上沒賺到錢,試機器,還能幹活,這就是額外利潤。
“具體說一下。”畢構好學,他總怕被別人騙,還是小易夠意思。
“比如說我這個蒸汽機就是為了製造米花棒的,你想收我的稅,要扣除裝置生產成本、技術成本。
然後我現在屬於試執行,這個時候產生的利潤,你不應該計算在收稅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