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人之師,師之所學、學為重德,故有‘夫人雖有性質美而心辯知,必將求賢師而事之’之語。
師存天下,非三人,亦非幾人之位,天地人皆可成師,師應學,學孟母,孟子生有淑質,幼被慈母三遷之教。
周公之師,師不止學,更有其位,師者,縣學師為師,帝師亦為師。”
李撫寬認真了,關於自己家鄉的事情,從荀子開始,然後說孟子題詞,再轉成尚書。
於各個方面把三人行,比有我師焉的師給解答出來。
“其實周公之師,師之始亦為傳道、授業、解惑,周天子,尋保尋師,方有召公為保,周公為師之位之職。”
小丫頭跟著說,把尚書裡的內容給具體轉換了。
“就是這個,就是它,就是他。青黛你……哎!老夫無逆天之能。”
畢構看著兩個孩子都喜歡,這才是他想要的。
宋璟三人定定地瞅著李撫寬,即便張九齡都忍不住動收徒之心。
才九歲呀,問九歲的孩子三人行,必有我師焉,他不答‘三個走路的人中必然有一個人可以當我的老師’這樣的話。
反而從別的書中深入剖析這個‘師’究竟是什麼,並連貫始終。
不是考科舉,沒有規定時間,問完人家馬上答。
怎麼有種跟剛柔問政時候的感覺?那叫一個流暢啊!
四個宰輔滿意了,就這一句論語,問侍郎,都無法立即給出眼下的回答。
小夥伴兒們瞪大眼睛,互相瞅瞅,同時搖頭,表示沒聽懂,小哥哥果然厲害哦。
不過看樣子小姐姐聽明白了,而且還知道接著說,小姐姐……一直很厲害呀!
“無怪乎校書郎只考一題便給出異等評定,不復再考。”
張九齡對前來考核的校書郎表示理解。
“是呀,太過霸道,問寒冬為何之存梅綻,他帶你去他種的大棚,裡面還有芍藥和牡丹。”
蘇頲跟著同情校書郎,小孩子強得不講道理了。
“明年要開童子科?”畢構想要選神童,孩子自然是童子科,考上就是官兒,別看人家還是孩子。
“當開秀才試。”宋璟覺得童子已經不適合了,最厲害的秀才科,大唐多少年都不開此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