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晚水幕升起,南曲的‘大家’和孩子們一同表演節目。
節目中‘主持人’著重說沿海地區養殖種植的情況,尤其是海州。
‘大家’們屬於為皇室表演,盡心盡力,孩子們需要多多鍛鍊,哪怕演出的時候出了問題都無所謂。
孩子出錯本身會自責,再去額外責怪,純粹是自己我發洩,把情緒發洩到孩子身上。
李易倒是希望孩子們多在演出的時候出現問題,孩子知道自己不足,有足夠的時間去變好。
“丟~丟~丟手絹,輕輕地放在小朋友的後面……”
“拔蘿蔔、拔蘿蔔、哎呦哎呦拔蘿蔔……”
“阿門阿前一棵葡萄樹,阿嫩阿嫩綠地剛發芽,蝸牛背著那重重的殼呀,一步一步地往上爬……”
李易抄了許多兒童歌曲,‘大家’幫著編了舞,小孩子們努力地表演。
“想把娃兒抱回家,我那娃兒差不多大,咋比不得呢?”
“你看人家娃兒穿的衣服,你看你家娃兒穿的,你只比娃兒,咋不比當爹的?”
“娃兒不是被選上的麼?跟爹有個甚的關係?”
“你娃兒怎麼沒被選上?”
“我要是能住長安,或者京兆府,我也給我娃兒送來。”
“對呀,別的娃兒家在長安,長安有房子的你比不得,從外面帶娃兒到長安尋活路的人,你還是比不得。”
“聽說有人把租宅賣了,帶一家人到京兆府。”
“敗家呀?祖宗不要了?”
“敗什麼家?人家半年時間賺到的錢,回去能買五個祖宅那麼大的地方。再幹兩年,加一倍錢,祖宅說買回來就買回來。”
“咋是這樣呢?太不公了。”
海州的百姓吃著羊肉串兒,聊著天,有人打聽到了許多訊息。
有人心思動了,要尋找機會。
有人還想過以前的那種不操心的日子,覺得難以抉擇。
他們吃的都是小羊肉串兒,大唐六百四十克一斤,一斤羊肉穿四十串兒。
都是小竹籤子穿,對烤功要求高,不小心會把籤子烤斷,尤其是小碎炭滴油冒火的,必須總扇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