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怕雨淋溼,天上雲厚,有兄弟說身子骨不舒服,潮氣重了。”
張嘉貞說著帶張知運去看子彈,張知運順便瞅一眼信。
信中主要說給了多少東西,孩子幫忙刻的竹筒,進行愛大唐教育。
最後說缺少什麼東西,趕緊寫信回去,大唐不缺,整個東北到北面一片地方,全靠邊關將士了。
“李易的字還是那麼好看,他不是總愛寫詩嘛!寫個信全是大白話。他還真放心,不怕咱們養寇自重。”
張知運心下感動,被人信任和託付,證明了自己的能力。
“養寇?別逼李易親自過來殺咱們,我估計他會先把咱們抓起來,然後帶著咱們他把寇給滅掉,回頭一刀接一刀把咱們給切絲,活著切。”
張嘉貞根本生不出故意放過敵人的想法,他恨不能現在過去把突厥給平掉。
到安置彈藥的地方,一個個木頭箱子堆放在一起。
每個箱子上面寫有一些文字,分組,李家莊子幾組,組員沒有名字,只有編號。
證明這一箱子的子彈出自哪裡,有問題,這一組人被調查。
“早這樣,咱們何必打得如此辛苦,以前還有的箭桿是彎的,難道想讓我們射出來會轉圈的箭?”
張知運抱怨一句,手放在箱子上輕輕撫摸,兄弟們喜歡火槍。
火槍射程遠出來弓箭一倍多,箭比子彈重,不能攜帶太多。
箭受風力影響過大,羽毛多一點少一點,不那麼準了。
射箭累,累胳膊,火槍能趴著打,還準呢,弓箭能趴著射?
站著和趴著,跟敵人對射,結果絕對不一樣。
火槍子彈進到身體中想往外取……比去帶倒刺的箭還難。
這都是兄弟們總結出來的,在短時間內射速上火槍比不得弓箭,其他的全佔優。
又沒有誰規定帶了火槍就不準帶弓箭的,少帶點箭,打一輪急射,之後拼雙方背後的軍械技術。
即便雙方騎兵對殺,自己一邊先停下舉槍,打一次,再策馬機動都來得及。
一回合的排槍便能把對方衝在前面的人和馬個放倒一片,能遠了打,誰願意往近了湊?
張嘉貞看著一箱箱的子彈,心中同樣安穩:“現在製作的箭也好了,咱們養的鵝多,製作箭桿有車床。
曾經咱們都看過,還親自下手削木頭,削差一點就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