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易吃菜,其他事稍後再想。”畢構夾了一塊鵝翅膀,準備開吃。
“好,等土豆多了,咱們燉土豆,比山藥好吃。不如山藥抗燉,土豆燉著燉著就燉沒了。”
鐵鍋裡只有大鵝和蘑菇,山藥倒是有炒菜擺在旁邊,炒的木耳和胡蘿蔔片。
李易說著把鵝頭夾出來,兩年的大鵝,莊子所養。
他熟練地分解開,連大碟子一同放到永穆公主面前,這才自己夾鵝腿肉。
大家已習慣,不覺得哪裡不對。
“上回吃的土豆至今難忘!”李隆基想起李易用壽命換的土豆,嘗過。
這回帶來的都發芽,不能吃,全種在地裡。
“我會整理一下新作物的各地區種植時間和收穫時間,以及不同的種植方法。
包括與其他作物間種和續種的規則,長安所在與河南不同,到了蘇州又有差別。
蜀地與洞庭湖左近,需區分開。
廣州那裡生長週期短,通常土豆不好吃,還是種秈稻好。
另外橫野軍、天兵軍沒有鐵勒部族輔助,抽調河東節度使的兵力頂上去,單于都護府那裡後勤當給足。”
李易說著種植的事情,又想到針對後突厥一條線部署的兵力。
後突厥太煩人了,可以從任何地方打進來。
“已經給了,罐頭、茶葉、軍大衣、藥材、包括暖水瓶和煤油燈,就怕他們自己私賣。”
蘇頲負責此事,朝廷財政錢多,他儘量給邊關提供輜重。
宋璟接過話:“鐵勒九姓加起來近三十餘萬人,只在大唐養,可惜兵力嘍!”
“先養著,又不是白吃飯,他們幹活,付出的勞動給大唐增加了物資。
多養一段時間,需要的時候再成軍派出去,家人在大唐,不怕他們反。
外面還有,可派人去勸降,同州西邊有地方,挪過去。
在草原作戰,還得指望他們定勝負,氣候惡劣時,其他的兵承受不住。”
李易對情況瞭解,鐵勒是個統稱,裡面有各自的姓氏。
現在針對的乃九姓,額外還有。
放出去了,還得擔心他們隨時叛變。
等家人在大唐習慣了,覺得日子好過,把能打仗的調出去開幹。
“吃飯吃飯,不說政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