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呢李郎,海里的魚真多,每次咱們下網都能打上來吃不完的食物。”
永穆公主眼睛亮了,她發現只要下網,說撈蝦就撈蝦、說網貝就網貝、說捉魚就捉魚。
特別容易,只要把網扔下去,再拽上來就行。
她哪知道有聲納輔助,之所以今天換網捕蝦,是因為聲納發現了蝦群。
沒有的時候李易絕對不會把網扔下去,不然撈海水玩兒?
永穆公主幻想著,一船船的魚被送到受災的地方。
那裡的人糧食顆粒無收,吃不上米麵,最後只好頓頓吃魚肉。
想著她笑出聲:“何不食肉糜。”
“若一個人從出生就限制他所獲得知識的範圍,此人必有許多事物不通。
生於荒漠者不知海之遼闊,長於礁島者難曉林之茂密。
久居宮中而不通外事,何以懂村落百姓一日幾餐?
故有言,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書該讀,路應行。”
李易沒笑,他不覺得晉惠帝所犯的錯誤只因晉惠帝本身。
他說此話的目的並非為晉惠帝辯解,過去的事情了,指責誰都沒用。
他在說給六個官員聽,還有自己的大弟子。
“以前確實不知道外面的事情呢,飯我不會做。”
永穆公主先承認,她是遇到了李易之後才開始學做飯。
原來的她許多東西都不知道,哦,知道宮裡的爭鬥。
但螞蚱怎麼喘氣了、蜻蜓小時候啥樣了、蝌蚪怎麼變成青蛙、蚊子叮了人還能把別人的病帶過來……
凡此種種,她一個都不瞭解。
自從遇到李易,才發現,原來這個天下如此奇妙。
似乎每一樣東西有學問,有問不完的問題,而李郎只要問,他就告訴你答案。
“故此見識越多,心胸越廣闊,同時更堅定。
如尋常扛活之工,為小利而耍盡心思,你覺是小利,對其可能是一家一餐之飯。
當政者嘲笑苦工時,更應羞愧。如京兆之地,為小利而費心機者,所剩幾何?”
李易繼續教導六個官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