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知錯!”畢構先認錯。
“臣等知錯。”宋璟三個人一起說。
他們就是不知道面前的李隆基之後的那麼多代、拐彎抹角的一個也是當過皇帝的人叫李煜。
不然一定會同時念一句詞: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三個孩子,他們認可了兩個孩子,結果那個能喊的,在李易看來,依舊有用。
往好了說,叫思慮不周;往差了說,則為無識人之能。
一個能夠發揮巨大作用的天才,就這樣被放棄了?
遇到的是一次,沒遇到的,你們究竟錯失了多少?
四個人唯一值得慶幸的是,說孩子好的人叫李易,對,咱不跟他比。
“用人如用樹,樹有疏密,亦存曲直。凡密而直者,棟樑之材。
世人多把疏曲之木作柴而燃,然疏者造紙當首,彎者雕琢成具。
結果少又苦之果樹,嫁接別枝,果豐可甜。
天下無不可用之物,朝堂無不可使之臣。”
李隆基給宰輔們上課,告訴他們,平時細心點,當有教無類、量才而用。
“臣受教。”好幾個人一起說,包括姚崇他們。
沒辦法,他們剛才一樣覺得只會喊的孩子沒用。
人家李易說有大用,敢跟李易持不同見解?捱打過好多次臉了,可疼了!
這種打臉,對身體的直接傷害不大,對心靈的侮辱性極強。
據說挨這種打捱多了,會得心血管疾病,保命要緊。
“諸卿,新的一年了,大唐榮辱,皆在你等;百姓福祉,牽於眾身。人生在世,青史留名。朕敬諸卿。”
李隆基換酒,換李家莊子的啤酒,一杯就一兩。
群臣跟著李隆基起身,端杯。
李隆基敬一次說一句:“一杯敬邊疆,一杯敬朝堂。
一杯敬刀槍,一杯敬殤傷。
一杯敬蜜香,一杯敬稻黃。
一杯敬夏忙,一杯敬冬藏。
一杯敬大江,一杯敬山茫。
一杯敬工商,一杯敬農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