叮叮噹噹的敲打聲響起,工匠們大冬天的光著膀子開始掄錘子。
一下又一下,李易不幹活,他在旁邊瞅。
瞅著瞅著嘴裡嘀咕:“八十,八十,八十……”
“李郎,八十是什麼?”小蘭聽了片刻,實在是無法把八十與現在的掄大錘結合起來,只好詢問。
“八十分,相當於八角,掄一錘子八十分,哎呀,‘分錢’實在是太傷人了。”
李易說著‘典故’,開始難過。
一分一分的錢,李家莊子的作坊在印刷。
賠錢,不夠成本,百姓偏偏需要。
“李郎,不如不印,就印角的。”永穆公主一同心疼,她早把李家莊子當成了自己的家。
她帶著小蘭努力學習會計,李家莊子有會計和出納,分開的。
先學會兩個職業的技術,再學審計,審計的要求更高。
等將來接手,李郎不願意管賬目,只是不得不管。
“沒事兒,能賺回來。”李易思忖一下,笑著與永穆公主說。
“使用次數多,就賺了?”永穆公主瞭解過這類情況。
“不,我要印完了以後,單獨儲存一大堆,成套的,把貨幣變成紀念幣,稍微炒作一下,價格就上來了。
包括郵票,郵票一印一大版,我故意印錯幾版,就成了稀缺品。
關鍵在於海外,一分錢購買力不足,長安一分錢買不了什麼。
往後咱家的一分錢,在海外,至少應該買到一隻大肥雞。”
李易又不愁了,短時間內印刷小面值貨幣賠錢。
幾年後,什麼貨幣的購買力都會超過製作成本。
李易印象中,曾經有一段時間,國內的真皮的皮鞋,牛皮的,需要四百元以上才能買到。
出口同樣的皮鞋,一雙七十多美分。
一個是因為對方的皮革材料太多,不值錢;一個就是人家是全球貨幣。
企業出口這個價格賠不賠?單純論,賠。
不過有補貼,賣一雙鞋,補貼錢,同時還不收稅,管理費用也不要了。
國家需要外匯,即便是賣血也要拿到外匯,艱苦的歲月中,打落牙齒和血吞。
既然當初自己的國家能那般,如今的大唐,其他的地方也感受一下,讓他們難受去吧。
“一分錢買一隻雞?”小蘭算不明白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