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易對這方面非常瞭解,他給李旦按摩著,自語道:“我用什麼能夠做出來呢?關鍵在於膠。
這個要求強度不高的情況下,杜仲膠能夠代替,甚至是魚膠、樹膠、騰膠。
自己人用不上,對外出口,成本、利潤、宣傳、地方代理……”
李易自己走神了,嘟囔,同時手上動作不停,給李旦按摩。
周圍的宮女太監在寫,現在就算是李易放個屁,他們都要記載一下。
然後專門的團隊研究,李易為什麼放屁?他是故意放屁,還是沒忍住?
他放的這個屁,包含了什麼中心思想、段落大意?
李易想著想著又走神了,他想到了反八股文的一些文章。
那些文章說:首先,這個八股文的形式如何如何;其次,這個八股文的格局怎樣怎樣;再次,這個八股文的做作哪般哪般;最後,這個八股文的糟粕好似。
再加上因為所以、雖然但是,把八股文批判得一無是處。
那麼批判八股文的行文格式,難道不是另一種形式的八股文?
李易說完走神,宮女太監們高興壞了,剛才李易說話速度快,他們怕記不下來。
李易一愣神,趕緊寫,就跟李易那時抄老師說話時候的內容一樣。
不同的是,李易那時的孩子飛快記錄老師說的話,記錄完就不會再去看。
現在宮女太監記錄,寫好後,有專門的一個部門研究。
“屠龍者,終成惡龍。因為他們沒有牢記本心。人啊,最可怕的是迷失。
比如說以為這是開元盛世,就真以為百姓的日子都好過了。
京兆府的糧食價格降低,什麼時候代表了盛世?
既然是開元盛世,為什麼前兩年很害怕關中的旱災與山東大蝗?”
李易在為大唐打著後勤,始終叫大唐的發展走在正確的道路上。
他操縱著大唐的賽車,不存在彎道,也不會漂移,他始終在壓線抄近路。
高速路上,所有運動單位必須走弧度,李易控制的大唐就是在走切線。
兩點之間線段最短,這是公理。
李易把這個發揮到極至了,他拿出來的一系列技術與礦產分佈圖,像空間跳躍一樣。
人家在紙上標註兩個點,然後想找到一個最近的距離。
李易就是把兩個點標註好,然後摺疊紙張,捱上了,完事兒,
山東大蝗自然指的是太行山以東的蝗災,李隆基對這個之前沒什麼感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