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技術門檻的叫高科技商品出口,沒有技術門檻的叫代工。”李易先給出一個定義。
再具體說:“高科技商品的附加值高,現在的玻璃鏡子屬於高科技,材料成本低,銷售價格貴。”
“哪樣東西技術低?絲綢?”武婕妤知道大唐的絲綢別人願意要,還要瓷器。
“絲綢屬於高技術產品,別人沒有,咱大唐的百姓都不能每人一套絲綢衣服,何來技術低一說?”
李易不但不認為絲綢貴,還覺得應該限制絲綢出口。
用其他的商品來代替,絲綢夏天穿著涼快,好的綢緞錦什麼的確實漂亮。
李隆基眉毛挑了下:“種棉花就不能種地,當以吃為先。”
“讓別人種棉花,咱們收購回來製作衣服,對,西南蠻,還有天竺,天竺的棉花好。”
李易眯起眼睛,腦海中出現一幅地圖,哪裡適合種棉花、什麼地方的麥子和大米多,香料……
“增加貿易量和貿易品種,不能總要珍珠、玳瑁、珊瑚。
昂貴的奢侈品在藥用上無法體現價值,它們可以用其他的東西來代替。
藥用珍珠,再過兩年,咱們種的珍珠可以年年收穫,一年頂一年種與收。
用一大堆種出來的絲綢去換一塊塊寶石,不划算。
我知道哪有寶石的礦,若需要,派人過去直接挖。
啥紅寶石、藍寶石、貓眼石,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金剛石,現在他們沒發現的我清楚。”
李易心疼那麼好的絲綢、茶葉、瓷器跟人家換石頭。
換糧食和香料、藥材,能換許多。
讓別人多種棉花,人家那地方氣候好,不愁吃不愁穿的。
“運一百石糧食到海邊,咱們付出一匹綢,飼養、採集、紡織一匹綢的地和人工,絕對換不來一百石糧食。”
李易給眾人算賬,自己付出了多少,收穫了多少,叫技術優勢。
別人送一百石糧食路費多少,不歸他管,對方既然願意換,說明利潤還是很高。
“叔叔,我們要多多造船,加快速度,不能叫他們把利潤全拿走。”
王皇后恨不能把夷商抓起來,變成大唐的奴隸,專門給大唐換好東西,夷商給個飯吃就行。
李易看李成器,李成器在負責。
“商人已組織起來了,大唐商盟,對外就一個,不採取相互競爭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