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個防禦地區,已經擁有兩千個高壓鍋了,平均七八十人一個。
多煮幾鍋就夠吃了,主要是用來煮肉和蒸青稞米。
青稞總是用油來炒也不行,幹炒的更不好吃。
煮又煮不熟,當然,不熟的多煮一會兒,勉強可以吃。
如今有了高壓鍋,大家想出各種辦法做飯。
怕煮飯的時候高壓鍋噴沫子,想到的辦法是排氣閥一多噴氣的時候立即挪下來。
等氣小了,再放到灶上,氣大再挪。
青稞蒸好,配合著醬菜吃最香。
去黃河裡撈魚,用高壓鍋燉魚湯。
打野味,泡出血水,放上醬在高壓鍋裡燜,吃著的時候便是滷味兒。
關霖有三個,一個自己做飯用,兩個煎藥。
沒有高壓鍋的時候煮藥要煮很長時間,藥渣裡還是有沒煮出來的。
“我們帶來了暖水瓶的壺膽,路上分給沿途的軍寨一部分,剩下的給你們。”
羽林飛騎的領隊指著被搬運的東西說。
壺膽用皮衣和軍大衣包裹,若冬天到來,還有的軍士沒保暖的衣服穿,提前送。
順便當成保護層,包壺膽,沒有殼,殼需要當地自己編。
郭知運走過去,拿起一個看看:“不賣嗎?聽聞李家莊子一個暖水瓶值三百緡以上。”
“許壞不許丟,壞掉,把碎片收集好,有船過來後帶回去。”羽林飛騎不解釋價錢。
他知道這玩意兒成本低,別人不會做,才賣高價。
“關郎中你拿三個,一個用來喝水,兩個你看著能不能把煮好的藥裝進去,不用再每天為生病和受傷的人煮藥。”
王君葵先想到關霖,隊伍裡軍醫的本事不行,都是應付,本事差。
關霖自己拿過一個:“就一個我家裡喝水,不同的病情用藥量不一樣,可不敢做完了裝暖壺裡隨便給。”
關霖珍惜自己眼下的工作,他不幹活,負責指導隨軍醫療人員,規整送來的藥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