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然狗王覺得自己厲害了,吃人怎麼辦?
“平時就打著呢,嫌礙事,孩子們上去就踢。”郭守笑著說,他懂。
“我看咱們的井挖在高地,在坡上的村裡,村子周圍的植物少,野生的芨芨草、沙鞭、紅柳、沙柳等。
黃土地上不用打草格子,挖個小渠過去,扦插種上。
怕不好種,用其他的草或稻草編成片,放到樹苗紅柳和沙柳的旁邊,在上面澆水。
這些個是用來固沙、固土,再種就是種苜蓿,紫花苜蓿,將來……”
李易給規劃,過來一次,殺完狼吃點肉就回去?
他狼肉也沒吃,他自己吃素,溜豆腐、小蔥蘸醬、雞蛋炒黃瓜。
村裡人停下動作,湊過來聽,李易屬於提建議,村民當成指令。
讓種就種,聽東主的話不會吃虧。
李易告訴他們當地不適合發展手工業,自己做點東西用就行,可以建個窯,燒陶,瓷都不燒。
主要發展畜牧業,順便防沙、治沙,養殖禽類和牲畜。
若願意養,李易提供崽子和初期飼料。
等養大又產崽兒,發展起來之後,還給李易同等數量的崽子。
然後李易不給他們錢,他們幫李易養屬於李易的那些。
明年開始,會出現有規律的商隊,在陸地上往來,走打井的沙漠。
此地成為一個重要的休息區域,屬於第三產業的服務業。
村民不時點頭,對,東主說得太好了,繼續說。
“先吃飯,吃完了大家都聽聽,不止是下泉村。”李易停下。
吃完飯,天還未黑,大家圍在一個高的土堆周圍,聽李易在上面喊著講。
“不管是哪一個活兒,保證需要人手,縣城裡幫工的人錢少。
往後做買賣的路過、停留,搬運、吃飯、睡覺,能叫更多的人多賺錢……”
李易用最通俗的話告訴眾人行業發展不是問題,問題在於沒人。
那麼人少,活兒多,工錢就多。
他知道大家想聽什麼,什麼為來一片綠色,小橋流水等等,沒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