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以前幾次使團到大唐的待遇,他認為想要學的大唐就教,現在一樣。
“如果李易能夠到日本去教授,我們一定用最高的禮節對待。”阿倍仲麻呂還琢磨著把李易弄過去呢。
他的想法簡單,不需要李易長時間呆在日本,呆個一兩年就行。
有可能的話,給李易找許多漂亮的女人服侍,再跟李易生孩子。
“不如明日求見大唐宰相,其他人繼續看長安的東西。”下道真備提議。
他們休息的時間,算讓他們稍微瞭解一下情況。
他不想浪費,大家分散,尋找能學的和想學的東西。
同一時間,李隆基留人,宴請三位宰輔和魏知古,四個人跟李易相對比叫熟悉。
其他的人就不需要了,最好是不要跟李易有交集。
“李易今天說了貨幣國際化的事情,對於我大唐的對外貿易和文化宣傳又所幫助……”
李隆基請四個大臣吃鴛鴦鍋,還是鯉魚鍋。
別看李隆基姓李,鯉魚他照樣吃,而且並不限制別人吃,甚至是大唐人喜歡吃鯉魚的生魚片。
寫的詩裡都有鱠鯉魚,很考驗刀功,鯉魚刺多。
一條鯉魚分成兩半,放進鴛鴦鍋中,雞湯沸了後開始涮肉和菜,等吃著吃著,魚也熟了。
用羊肉涮,味道鮮美。
“倭國或許可能接受,夷人未必願意。”蘇頲對於李易的能力比較相信。
只要倭國的使臣在長安,那麼李易就有辦法讓對方接受。
在廣州那裡的海外夷人,讓他們用李家莊子的兌換券,他們拿了又沒有什麼用。
夷人更想要的是東西,帶一船東西過來,換一船東西回去,從中賺錢。
畢構有不同的見解:“市舶司有張九齡管,小易要求與夷人買賣的人必須成立組織,整體提高價錢,許是會以此作為突破口。”
“難,即便用兌換券購買對方的東西,對方答應,最後對方還是要把兌換券全花了買東西運走。”
宋璟支援蘇頲的看法,夷人要兌換券又不能換成錢,他們需要的是貨物。
“慢慢來,諸卿!”李隆基不急,他相信大臣們為難的事情,回頭問一下李易就解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