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炒菜多,倭國使臣們過來的時候見識過,都是別的地方照著學。
像洛陽,學的菜樣就多。
倭國使臣準備好好吃一頓,進去後,雙方按照程式走一個套路。
倭國送上貢品,李隆基發下賞賜,入席的時候,倭國使臣發現與自己想像中的情況不同。
一人一張小桌,高椅子,然後有幾十種炒菜,每一樣只有一小碟。
碟子太小了吧?裝水夠喝一口?
桌子上有個炭鍋,裡面翻騰著大棗、枸杞、薑片、大料,上面有油,聞一聞,雞湯的味道。
宮女上菜,一片羊肉就放在一個長方形的盤子裡。
幾根茼蒿放在一個小盤子裡,一個白菜片放在一個小盤子裡……
這個……
李隆基在上面開口:“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
諸卿與朕,吃多少便涮多少。吾等每餐扔飯一碗,可知有無食餓死之人?”
“陛下聖明。”群臣默契起身,同時行禮。
倭國的使臣趕緊站起來,一起行禮。
倭國使臣突然發現大唐不一樣了,聽聞上次來的人,可是一桌子擺滿。
現在成了小碟子,而且是涮了一個吃完,再給上一個。
當然,菜的樣式確實多,好幾十種。
朝堂的大臣卻早已習慣,每天都有陛下給的飯菜,不用自己帶,也不用出去買。
唯一的要求是不準剩,吃多少盛多少,跟李家莊子食堂一樣。
冬天的西瓜、昂貴的昆布、活著的蛤蜊,價錢不菲,陛下給。
然後價錢低的大白菜,剩了就扣俸祿,扣掉的錢夠買幾車白菜。
不在乎你吃的東西有多貴,而是限制你浪費。
大家重新落坐,有的大臣跟宮女說撤掉一些裝了菜的碟子,不想吃,也怕吃不了。
一筷子沒動,撤下去的還能給宮女太監們吃。
倭國的使臣們一看,趕緊的吧,也往下撤,以後再吃,先瞅一眼,知道是什麼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