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渴的話可以喝點水,現在供應的應該是……白開水。”
車伕吃完東西了,把兩個碗小心放好,到李家莊子要還給人家。
倭國使臣們確實渴了,還餓,在車伕指引下,過去舀水喝,幾個人用一個碗。
咕嘟咕嘟灌,結果有一百多人沒喝上,水喝光了。
守棚子的人重新去取水,指前面:“十里還有一處,不然你們等著再燒一鍋。”
倭國的人商量一下,不等了,加快速度。
果然,十里處又出現一個棚子和一個驛站。
剛才未喝到水的去喝水,下道真備繼續跟車伕說話。
“我們來的時候,路上就有修驛站的,十里一個,大唐需要這麼多的驛站?”
下道真備終於確定,是十里一個,趕路時看到,他還不是很相信。
“方便往來,驛站尋常百姓能進去。說是能免費吃喝,就是吃的和住的地方不好。”
車伕說起驛站的事情,具體情況還不清楚,他又用不上驛站。
下道真備眼中露出羨慕和吃驚的神色,他知道給百姓免費提供吃住,大唐朝廷要花多少錢。
自己的國家現在可沒有,供養不起。
他嘆口氣:“聽聞京兆府百姓取消了庸和調?”
“對呀,因為大家買東西商家交稅,就減少兩樣。攤租入畝之後,沒有田的人不用交東西。
像我,趕車為生,整天琢磨著怎麼賺錢,不用再去買別的東西上交。”
車伕說起此事,露出幸福的模樣,負擔少了,賺錢多,可以買更多的東西,吃肉。
當然,車伕不知道倭國現在用的方法是照著大唐學。
有租庸調,額外還要有勞役。
同時還學大唐造銅錢,就是流通性不行,到了外面,外面不承認。
班田制的情況,土地開始兼併了,很嚴重,跟大唐差不多。
不過大唐有李易在,他才不允許那麼收租子呢,不然過些年也完。
二人說話的工夫,那邊的人喝完水,隊伍重新趕路,還是十里一驛。
太陽西落的時候,眾人抵達李家莊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