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現在大唐的驛卒沒有人起義,待遇還算可以。
尤其是他們聽說了,今年就有很多地方會自己印刷報紙,賺到的錢補貼給他們一倍。
一倍呀,以前日子就能過下去,包括支出,突然多了一倍,怎麼花?
不用想,保證是大家分一部分,不然用不完。
如是,第二天一早,畢構又逃班了,還是和李隆基擦身而過。
“面,昨天的面。”畢構吃熱湯麵吃上癮了。
等吃上,他把心中的想法說出來:“如此,百姓生活安樂。”
李易認真地看畢構,想知道對方是不是在開玩笑。
他那個時候都沒有隨處的免費熱水,很多理論上提供免費熱水的地方並不提供。
甚至找好長時間才能找到一個公廁,不然就得去別人的飯店裡買點東西,或者去免費提供廁所的連鎖店。
現在要求在大唐上廁所不是問題,路邊有地方,可是免費熱水跟京兆府學……
“老畢,增加驛站吧,今年報紙在非邊關地方的州府全鋪開,重要的縣中更是設點兒。”
李易沒提大唐遍地免費熱水的事情,說驛站。
“邊關州府為何不設?當地百姓不需要教化?驛站也不在邊關州府增加?”畢構找出問題。
“驛站增加,報紙不設,邊關地區細作滲透厲害,大唐有重要的事情,在報紙上體現出來,敵人就知道了。”
李易耐心解釋,怕訊息外傳,重要的事情會由長安派快馬送往各地。
有的時候,看著無關軍事情況的內容,實際上能從中分析出來。
“驛站苦累。”畢構算是認可李易的說法了,他又提增加驛站的事情。
驛站多,自然驛卒也多,但凡有點辦法,沒人願意去當驛卒,有的驛卒甚至是被強徵。
比如一個村子裡必須出四個驛卒,村子自己看著辦。
“馬多了就不累了,報紙給驛站額外補償一倍的錢,難道都是用來吃喝?買馬。”
李易當然知道驛卒累,尤其是用腿跑的人,一天五十里,在大路上不攜帶東西跑,還行。
帶著東西,每天跑半個馬拉松,有的路還是上下坡,需要過河的時候得換船。
跑幾天當鍛鍊身體,天天跑,工作已經成為了生活的一部分。